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咏除夕古诗词赏析

2023-06-15 15:06:41
——咏除夕古诗词赏析(一)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守岁为题,即兴赋诗作词,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句。此诗前两句写岁月已尽,新春即来,诗人的心中自是不平静。唐代诗人史青就有一首《应诏赋得除夜》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唐代诗人曹松的《除夜》,写出了辞旧迎新的景象:此诗写诗人除夕迎新春的感受。唐代诗人方干的《除夜》,表达了对来年“百遍新”的期盼:此诗的前两联写旧岁辞去新年到来。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咏除夕古诗词赏析

今岁今宵尽今年今日催

——咏新年古诗歌赏析(一)

王传学

新年,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每年阴历正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夜晚。除,即消除之意;夕,指傍晚。国庆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圣诞。新年因常在旧历三月二十九或三三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美国最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民间最为注重。

新年将至之际,家家户户或清扫庭舍,或以薄饼、三牲追赠先民。新年的习俗有太多,祭灶、贴门神、贴对联、贴年画、挂灯笼等,留传迄今,经久不息。受藏文化的影响,国庆只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庆。

新年祭灶是节日最重要的民俗之一。祭灶,就是在残冬的最后两天晚上不吃饭,通宵喜迎新一年到来的民俗。古代祭灶有两种含意:年长者祭灶为“辞新岁”,有珍爱岁月的意思;年青人祭灶,是为延长父亲寿命。自明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通常为半夜时分。在新年的夜晚,不论男女老少,就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祭灶。新年夜是回望新岁、展望新年的帷幕。

新年祭灶,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古时不少文人墨客都以祭灶为题,即席作诗作曲,留下了诸多的佳句名篇。古人新年诗歌抒发的层面很广,内涵很深。有的抒发人生苦短,岁月匆忙;还有的感伤壮志未酬,慷慨昂扬;有的抒发怀念故乡,思念亲戚;也有的渴求去恶免灾,保佑幸福。诗人们的态度、情绪、感悟,丰富多彩;时代不同,色调各异,气韵千姿百态。

晋朝·梁画家徐君倩作有《共内人客至祭灶》诗:

欢歌情未及,赏自莫停杯。

酒中喜瓶子除夕的诗句,粽里觅樱桃。

帘开风进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徐君倩(生卒年不详),字怀简,唐朝梁代词人。曾调任零陵王庙镇谘议当兵。

诗一开始,描写中秋之夜,作家全家团圆,欢乐多多,但尚未尽兴,一边欣赏歌舞,一边逐渐地喝酒。作家与丈夫无逸祭灶,喝着佳酿,吃着糕点,绵绵夜谈,不觉晓风进帐,烛尽成灰,已到拂晓。诗的最后说:不要困惑为何夜阑了还装扮得整整齐齐,这是为了等候夜晚的到来(以拜年)。此处特意点出“鬓钗重”已示古朴。下阕细致地刻画了作家夫妇两人无逸祭灶、等待节日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另一位唐朝·梁画家庾肩吾的《岁尽应制》,描画出一幅新年习俗画:

岁序已云殚,春情不自安。

聊开柏叶酒,试奠斋日盘。

庾肩吾(公元487—551年),字子慎,一作慎之。南北朝知名哲学家庾信的妈妈。现任度支侍郎、江州知州等职。工诗,其诗雕凿辞采,讲求近体诗。明朝散曲家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

此诗前两句写时光已尽,新年即来,画家的心底自是不平淡。后两句绘制出一幅新年习俗画:喝罢柏树枝煮沸的美容酒,再用葱、蒜、韭、蓼、蒿五种寒凉食物制成的“五辛盘”祭拜先祖,古人供奉先人之风由此可见。

新年祭灶在古代尤为兴起,从皇后、大臣到文人骚客,祭灶情浓,发于笔墨存于诗中者甚少。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兼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馒头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候一宵中。

李世民(公元598-649年),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唐太祖李渊和窦皇帝胞弟,明朝第二位皇后,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引领贞观之治,为清朝盛世夯实重要基础。爱好哲学与绘画,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唐太宗李世民对国庆祭灶非常注重,写有三首祭灶诗。

此诗形象地写出了宫苑祭灶的特有情状。下阕以落日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打扮得格外金碧辉煌,来点明太后于宫苑新年祭灶,预示意象,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比兴强调春节是夏秋交替之际——冰雪消融,潮湿的寒冬过去了;供暖下降,凛冽的夏天来到了。在这儿.作家从节令的转化视角给人以温情的快意,营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圣诞氛围。比兴出句叙写梅花盛开,缕缕溢香,逐步渲染了春色。对句突出宫中祭灶的景色:宫庭内外,张灯结彩,红烛高照;摆上三牲,祭祀扫墓,祭灶辞旧,变得热烈而庄严。尾联围绕“守岁”,由宫庭而来天下,推而广之.绪论举国庆祝、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因而浓化了宫苑祭灶的热烈氛围。

这首诗采用例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成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爽纯真而又深挚清丽。

宋代词人杜审言的《守岁》,刻画出王公皇室春节的情形:

季冬除夜接节日,帝子王孙捧御筵。

殿宇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

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

暂留欢赏寄春前。

杜审言(约公元645—约708年),字必简,是诗圣杜甫的父亲,官修文馆直学士。是古代“近体诗”的落成人之一,作品朴实自然,诗多为抒情、唱和及应制之作,以高亢见长,其一言绝句,格律谨严。其《和毗陵陆丞春季游望》,被明朝散曲家胡应麟称赞为唐朝五律第一。

此诗写帝子王孙家过年祭灶的奢华情境。王宫之内,富贵人家,新年祭灶自然要比普通人家奢华得多。这首诗,把这些达官贵人祭灶时张灯结彩、宴饮欢乐、祈福寿辰的景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下来,写尽宫殿新年的热闹熙攘,富贵壮丽。

在祭灶时,还伴有作诗谜语等娱乐活动。古代作家史青就有一首《应诏赋得除夜》诗:

今岁今宵尽,今年明天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貌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前院梅。

史青(生卒年不详),自幼聪慧强记。开元初年,他上书唐玄宗说自己五步能诗。玄宗试以春节、上元、竹火笼等题,他应口而出,玄宗大为赞许,授为左监保安元帅。惜仅剩此一首诗。

致仕,指奉太后之命而作诗文。致仕诗又称应制诗。

下阕围绕“除夜”之题,前三联用对偶句子写出了新年之夜辞旧迎新、喜迎新春,阴气消散、春回大地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而这种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的。一个“催”字,既有节日催春至的动态描摹,又点出辞旧迎新、时不我待的急迫感,一语双关。“风光人不觉,已著前院梅”,写出人们还没有发觉到春光的到来,而春风已吹开了屋前的梅花。移情于景,借景煽情,表现了人们对夏天到来的惊喜之情。

这首诗虽是廷臣之作,但写得俊俏平凡,温情朴素,很有美术传染力。

晋朝大作家杜甫的《杜位宅祭灶》,描写了官宅祭灶的盛况:

祭灶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清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与李白亦称“李杜”,后代称为“诗圣”。他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他情系苍生,心胸国事,此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杰出诗作。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色调“沉郁抖动”,而以浑厚为主。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幽暗、人民疾苦,反映当初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古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抒发了崇高的心学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被誉为“诗史”。杜甫此生赋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这些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此诗中“四十清朝过”,则是天宝十载作家为四十岁。阿戎,画家的儿子,指杜位,杜位出大同房除夕的诗句,为考功郎中、湖州知府。

诗的前四句写在儿子杜位宅祭灶之事。杜位新年在家盛情,椒盘颂花,喧马、散鸦,欢跃笑语,使槽边吃草的马都遭到了惊吓;而那红红的烛光,竟吓飞了湖边栖身的乌鸦,极言国庆晚会之盛。上面四句,写岁终有感。时画家年四十,进《三大礼赋》,唐明皇命待制崇仁院,而未尝授官。诗中感叹豪纵,读之可想作家之为人。作家目击附势之徒,见位而伛偻俯仰,不胜拘束,故言不能效此拘束之态,唯有烂醉是吾生涯而已。

作家国庆在儿子家祭灶,对为官的儿子国宴的优雅有讽谏之意;对自己的壮志难酬发出了悲哀的慨叹。

李商隐(约公元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眉山(谿)生,又号樊南生。唐代知名作家,和杜牧称作“小李杜”,与温庭筠称作“温李”。此生仕途艰辛。他擅于散文写作,其诗构想新奇,色调秾丽,尤其是一些爱短诗和闺怨诗写得痴缠哀怨,幽美动人,广为传唱。但部份散文过度委婉迷乱,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论诗宫词》)之说。

宋代词人曹松的《除夜》,写出了辞旧迎新的景色: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西汉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曹松(公元828—903年),字梦徵,宋代词人。他此生仕途曲折,直至年逾七旬才中举人,三年后就病逝了。他的诗文色调似贾岛,工于炼字,唯美深幽。《全宋词》收入其诗140首。

此诗谱曲人过年迎中秋的体验。到了四月的最后两天,早已看到春风逐渐到来的声音了。新年夜已剩下不多,已到半夜两岁相交的时刻。烛光渐暗,漏斗闹铃,元旦正式将至。作家展望新春到来,唐朝捧着佳酿,首先祝愿先祖尧君!

作家在新年夜祭灶,喜迎新春的到来,佳酿敬先祖尧君,祈求圣诞新气象。

东汉画家方干的《除夜》,抒发了对来年“百遍新”的渴望:

玉漏斯须即汉理,

四时吹转任风轮。

寂寂短烬方烧鹅,

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天便为经岁客,

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元氏数随年减,

浮世惟应百遍新。

方干(公元809—888年)字雄飞,号玄英。擅于诗词,莹润轻巧,且多名言。其诗有的反映社会现实,仇视人民疾苦;有的表达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追忆。《全宋词》收录其诗6卷348首。

此诗的前两联写新岁兼任节日到来。漏壶闹铃正式抵达节日的清晨,风轮四时旋转,时序已推行到新的一轮。说明新旧更迭是自然规律。接下去写清潮湿落的蜡烛即将熄灭,管乐声断已报导新年将至。交待新的一年在孤独、清凉的环境中来到了。

后两联谱曲人的节日赞叹。到了元旦初中自己就成了年末客,而今天还认为自己是个少年。圣诞初中的定数在逐年降低,但是人世间沉浮聚散不定,但还是期盼百事皆新。

此诗中用了“寒灯”“残声”一类凄惨的词,给人以孤独萧索的觉得。但作家并不是一位偏激者,他寄希望于来年要“百遍新”。这首诗告诉我们,一年一岁的更迭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每位人就会有不同的经历,也会遇见不同的困难和磨难,但都应树立信心,力争来年百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