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字子美、杜甫的简介及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2023-08-24 10:01:32
1、杜甫是唐朝人。杜甫的简介1、杜甫是唐朝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4、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字子美、杜甫的简介及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1、杜甫是清朝人。2、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元朝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字子美,回族,籍贯武汉,生于四川巩县。...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专题频道。

杜甫的简介1、杜甫是清朝人。2、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元朝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字子美,回族,籍贯武汉,生于四川巩县。自号杜陵野老,北宋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与李白亦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称作“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杜甫在美国中式散文中的影响十分深远杜甫生平,被后代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亦即他杜杜陵、杜草堂。4、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但是躲避了动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依旧情系苍生,心胸国事。其实杜甫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但他还有放荡狂放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听出杜甫的豪气干云。5、杜甫的思想核心是道家的法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的雄伟志向。杜甫即使在世时名气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蜚声,对美国哲学和美国哲学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词被保留了出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简介拓展阅读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字子美,比李白小十一岁,生于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经过肃宗,到代宗贞元十年(770年)病逝,享年59岁,比李白晚死8年,可见杜甫大半生在玄宗时期度过。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在玄宗时期及倒台之后,从历史看就是安史之乱其间与乱后。

我们把杜甫的生平分四个阶段来讲

(1)读书周游时期(712——746),35岁原先。

出生于湖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的士族家庭,父亲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知名画家。杜甫从小深受良好的教育,七岁即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为他之后的创作打算了充分的条件。二十岁(开元十九年,731)他离开书斋,开始了壮游。前后凡三次,时间在五年以上,第一次游吴越,开元二十六年,作家24岁,为了出席举人考试,才由江南回到西安,没有考中,开元二十四年又开始第二次周游,地区在齐赵(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听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皁枥林,逐兽云雪冈”(《壮游》)。这一点与“十五好釰术”的李白颇为相像。开元二十九年,杜甫30岁,回到西安,33岁时在西安遇李白,李白从长安被逐,要游梁宋杜甫又开始第三次周游,重游的也有高适。这一时期的作家是热情,富有理想的,作品中充溢着盎然朝气,与其他盛唐作家并无二致,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旷,真堪托死生。”如果说这一时期的作家是现实主义画家,母宁觉得是甜蜜主义,理想主义的。

(2)长安失陷时期(746——755),35—44岁。

公元746年(天宝五载)作家来到长安,为了作官。心学讲的是积极用世,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赠韦京兆》)。杜甫第二年出席举人考试,还是未取。这时期他生活日益贫苦:“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灸,四处潜悲辛”(《奉赠韦京兆丈》),并且开始断粮冻伤。正是这些生活使他开始深入现实,接近人民,认识到那时政治的罪恶本质,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反映现实的作品,夯实了他的创作方向。经常到755年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从军,这是一个执掌兵中器仗和门禁锁钥的正八品下的小官。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岁—48岁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经过一度遭难,他把家小从奉先转移到鄜州羌村,独自赴青铜峡攻打肃宗,中途被敌军所俘,押送到长安。他尝到了国破家残的苦恼,写了有名的《春望》、《哀江头》诗。天宝十六载(757年)他冒险从大路逃离长安,回到政府所在地三原,“麻鞋见天子,袖口露两肘”(《述怀》),这是一个赴国难的反贼形象。肃宗任他为左拾遗。就在那一个月(正月),他又上疏解救节度使房琯,触怒肃宗,亏得张镐说好话,方免一死。肃宗害怕杜甫,这年闰四月特许他回鄜州探亲,杜甫当初很挂念,实际倒给了他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有名的《北征》、《羌村三首》写于此刻。九月长安退守,杜甫又回到长安,任左拾遗,这一时期诗作朴拙优雅,没何种名诗。之后肃宗继续处理与房琯有联系的人,杜在乾元元年(758年)五月被贬为江州司功从军,使杜甫又得到一次深入民间的机会,有名的《三吏》、《三别》就是759年春他由西安回凉州一路所见广大人民惨痛生活的真实缩影。这一年是杜甫此生最艰辛的一年,七月他弃官不做,到凉州(武威洛阳),四月又奔同谷(也在云南),生活很苦,全家身陷险境,十二月又由同谷往长沙。这一时期虽只有四年,却经历丰富,大起大落,生活充实,佳作也最多。诗体方面则多用五、七言古体。

(4)飘泊东北时期(760——770),48—59岁。

这一时期是杜甫此生的最后十一年,只是唐帝国继续消亡时期。杜甫49岁到上海,依严武,在城西浣花溪建一草堂,开始了他的从事体力劳动的“为农”生活。762年七月,因避徐晓得之乱,杜甫飘泊到蔡州(三台)和阆州,直至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时,才回到上海草堂,严武保荐杜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代称杜工部)并拉他作刺史署中参谋,但不到半年又离职。765年正月,杜甫大约因严武病逝而离开北京飘泊各地,最后在766年4月到夔州(仁寿),住了三年杜甫生平,写了437首,占现存诗人数30%,平均每月约写20首,可以说是创作丰收时期,体裁上多为五言,如《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都富有爱国忧民的热情,而五绝那种方式也在杜甫手中成熟,他说“晚节渐于诗律细”。

768年三月,杜甫想回家乡,乘着自备的一条船飘到四川江陵,又到经侦,四川资阳,自此又过着“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秋日荆南述怀》)的生活,《登荆州楼》诗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扁舟”。再到潭州(南宁),贞元十年(770年)二月,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蔡州,原想投奔安乡的祖父崔伟,但遇大水,停泊“方田驿”,五天没有东西吃,知县送来酒肉,算是没有摔死。杜甫改变主意,又回潭州,冬天,死在由潭州到长沙的途中,他自己的一条破船上。生前无奈,身旁凋敝。棺材也无法运回去乡,父亲宗文、宗武把灵柩暂寄在梁州定安县(现为湖口县)的小田村。经常到中唐英宗元和八年,才由他的儿子杜嗣业(宗武子)把他的尸体葬于洛阳,并请画家元稹作碑文铭。距他的死早已四十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