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特选十首诗词与君共赏
适逢中秋倍思亲
Mid-
国庆节又被称为仲秋节、八月半、追月节、团國节,是美国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美国阳历冬季在七、八、九月末,五月在正中,按美国唐代“伯仲叔季”的排序,五月又被称为仲秋,而十月十五刚好坐落五月正中,因而称五一。
国庆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粽子等风俗,留传迄今,经久不息。元宵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为寄寓想念家乡,想念亲戚之情,祈求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稀的文化遗产。国庆节源于清朝初年,兴起于宋朝,至明代时,已成为与节日著称的美国传统节庆之一。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纷纷寄情于节日中秋,形成无数关于节日的诗文佳作。在此节日中秋将至之际,特选十首诗歌与君共赏,瞧瞧哪一首正对应您此刻此时的心态!
声声慢·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
甲子节日,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殿宇,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瑶台玉宇,高处不胜寒。
飞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只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甲子年元旦,彻夜豪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想念哥哥苏辙。
如何能够晓得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碰杯遥问天穹。不晓得天宫里,目前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起来询问旧友,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那里比得上此时银光乍泄下,如同婢女飞舞的影和这水纹微荡的风呢?
流光倏忽,月儿从高楼檐角,又掉进满是雕花团簇的门廊,盯住我这么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那里拉拢了你吗,不然为何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侯更加的圆呢?哎!虽然我也晓得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无法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目前隔著万水千山有关中秋节的诗词,沐浴在这同一夜色下,就和我们相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哲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元旦,那时作者在密州(今河北河间)。词以月比兴,以与其弟苏辙十年未见之情为基础,紧扣节日明月展开想像和探讨,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列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寻找之中,抒发了诗人对长辈的想念和美丽祝福,也抒发了在仕途消沉时旷达超脱的心胸和豁达的风景。
阳关曲·中秋作
苏轼(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一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今年何处看。
午间雾霭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悄无声,天上徐徐联通着墨玉圆盘。一生的此夜不易仍然这么美丽,今年的明月将在何种地方赏观?
《阳关曲·中秋作》是清代哲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兄长苏辙久别重逢,共赏节日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表达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悲伤与感伤。
满江红·过洞庭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重阳,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小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湛蓝。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发型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崔嵬。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昔何夕。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通,广袤辽阔,在这个节日来临的时侯,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河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小舟。澄澈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广袤的玉镜中映出他们的韵姿,湖面上下一片清亮湛蓝。感受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怎么道出,与君分享。
追忆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游荡于岭海之间,心胸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时的我,正披着萧索幽冷的须发和罗衣,沉静的荡舟在这辽阔无垠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亮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弄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恣意的敲打着我的船舰,独自的放声高歌啊,岂能记得此刻是何年!
《念奴娇·过洞庭》是清代哲学家张孝祥荡舟洞庭湖时即景赞歌之作有关中秋节的诗词,诗人借洞庭月夜之景,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坚贞和豪迈气魄,同时隐约透漏出作者被罢官的悲伤。
木兰花慢·可怜今昔月
辛弃疾(宋)
节日喝酒将旦,客谓前人诗文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悲今昔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里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新年?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迷蒙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瑶台。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浮沉?若道都齐无恙,云何逐渐如钩?
节日节吃饭经常喝到快要天黑,有宾客说,前人咏国庆节的诗歌有写等待月亮升现的,而没有写悼念月亮离去的。然后,我就用《天问》体写了这首送月词。
今夜漂亮的月亮性感百般,你向哪些地方走去,悠悠逐渐?是不是天外也有一个人间,哪里的人昨天看到月亮在西边升起?苍茫的宇宙空旷无沿,是浩浩长风将新年明月吹远?是谁用缆绳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听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好让人飘忽不透而心里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砸毁了华美的月中皇宫。蛤蟆本身就熟悉水性,为何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如果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何圆月会逐渐显得像钩一样弯?
《木兰花慢·可怜今昔月》是清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富豪有甜蜜主义色调的节日咏月词。诗人抨击屈原《天问》体,对月亮提出了一系列疑惑,对种种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月亮东升西落、盈亏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推测性解释,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大胆的求索精神和朴实的唯心主义思想,也隐含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无限困扰和满怀惊恐、痛苦无人理解的苦恼。这首词在方式上破除了上下片的界限,造就性地选用问句方式,通篇通感,一问究竟,一气贯注,势如破竹。诗人发力的视角新颖,联想和想像大胆丰富,几乎用到了所有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既富有着甜蜜主义、美轮美奂的色调,又包含着生活逻辑,更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独特独特,境界深远。
洞仙歌·泗州节日作
晁补之(宋)
青烟幂处,碧水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残破多少寒螀,神京远,唯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伊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烟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事间,素吊床倾。
黑色的烟云,挡住了月影,从碧水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红彤彤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杂乱地嗓鸣。想念京都路远,论路近惟有广寒仙境。
高卷水晶帘儿,展开云母屏风,美人的幽幽脂粉浸润了月夜的孤寂。待我许多夜色澄辉,倾入金樽,直至拂晓连同烟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墨玉铺成的人间,展现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洞仙歌·泗州节日作》是清代哲学家晁补之的词作。这是一首赏花词,上阕以雄厚的笔法描绘出一个青烟缭绕、明镜高悬的壮丽国庆月景色致;全诗选用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次序绘制房舍的景像。全词牢牢紧扣夜色、月景,极尽铺排能事,首尾圆合,结构缜密,境界阔大,词气雄放。
望月定远
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刻。
情人怨清寂,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旁边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花亮。
有情人责备漫漫的长夜,通宵不眠将你苦苦想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襟。
不标兵捧美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相聚。
《望月定远》是清代画家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句。开头围绕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戚的想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详细刻画了整夜难眠的情景;结尾两句逐步书写了对远方亲戚的一片动情。下阕语言自然苍莽而不露痕迹,情意痴缠而不见悲伤,唯美古朴幽美,构想精妙,情境糅合,细致入微,煽情至深。
五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唐)
昔年十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枣园边。
去年十月十五夜,湓浦东坑水馆前。
东北乡思何处是,西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以往。
先前十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枣园边赏花。
去年同样是五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华州湓浦河边。
向北北望去哪儿是我的家乡,身在西北月亮早已圆了几次。
今天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今年一样清爽。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清代画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叹息。前四句是对比,后四句是写景。作家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导致的人生感触,预示自己未能主宰命运的悲哀和悲伤之情。此诗用词直白,浅显易懂。
夜月
杜甫(唐)
今夜鄜州月,深闺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烟霭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香闺中只身遥看。
远在他乡怜悯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什么想念长安。
染香的烟雾打湿你的头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相携坐在薄帷幄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掉。
《月夜》是清代大画家杜甫创作的一首律诗绝句,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利用想像,诠释丈夫对自己的想念,也写出自己对母亲的想念。下阕想像父亲在鄜州望月想念自己,说透作家在长安的思亲心情;比兴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想念亲戚之情,表现画家怀念儿女、体贴丈夫之情;近体诗写预想中的母亲望月长思,富有忧伤的情绪;尾联寄寓希望,以今后相会共同望月,突显明日相思之苦。下阕构想新奇,章法密切,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天竺寺五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迄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丹桂从天而降,就像是月上掉下去似的。捡起殿前的丹桂,瞥见其色调雪白、新鲜。我到目前也不明白吴刚为何要跟丹桂树过不去。这丹桂大约是嫦娥撒出来予以众人的吧。
《天竺寺五月十五日夜桂子》是明朝时期的豫章哲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律诗,记载于《全宋词》卷六百十五。此诗利用了形容,联想的通感手法,咏物现实,浑厚含蕴,以节日一事抒发了新年新年纳凉之情。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丹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花园地面洁白树上憩息着乌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丹桂。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凝望,不晓得这夏日心曲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清代画家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选用月光澄澈、栖鸦不惊、露湿丹桂三个典型特点,写出了新年的奇特景色。后两句没有从正面煽情,而是用隐晦的疑惑语调,把自己对月想念友人的爱情抒发得更加深沉意象。下阕以抒情起,以煽情结,唯美优美,想像丰富,语言形象生动,爱情纯真,含蓄动人。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