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的诗句 你怎样看待人生,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
01/人生
你怎么看待人生,未来还会有哪些样的生活。
这是因果定理,没有突如其来的富贵,也没有突如其来的落难。
一些人习惯把之前犯过的所有错误归集到一起,并缔造出一个撒旦,称之为命运。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伤痛,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暴怒。
没有谁的命是天注定的,你一天每周做的事,都在影响着你的未来。
而拥有宽广的心态和达观的心态,许多事就都能做对,例如少年时你学会了收敛,成年后学会了沉淀,中年后学会了宽恕,你的苦恼才会少太多。
没有苦恼,人生自然顺遂。
最重要的是,宽阔能让你晓得自己为何而活,早早确定目方向,找到存在的价值心境的诗句,那样你能够把人生握在手里。
实际上,许多人都不晓得自己为何而活着,人生犹如一杯白水一样,一眼望究竟。它们最简略的理论就是“赚钱”,以为有了财富人生能够变好。
因此它们从不问自己,有了钱之后呢?
毕竟,心局不开的人常常还赚不到钱,生活按部就班,深陷一个死循环。想去瞧瞧世界,皮夹很瘦,努力让皮夹鼓上去,时间又很紧,辛辛劳苦攒够点财富,想想又舍不得去了。等老了有钱有闲以后,身体又不行了。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路径。
倘若一开始,你还能想明白自己要哪些,清楚自己能得到哪些,这种事就不会这么复杂。定睛望去,每位人还会有太多次机会去改变命运,但是它们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因此我们现在读一首陶渊明的诗,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后,虽然你对生活都会有一个全新的定义。
02/背景
陶渊明,东汉知名作家,“隐逸作家之宗”“田园画派之祖”,号“五柳先生”,一个真正的隐士。
实际上陶渊明儿时生活并不苦,他生在权贵人家,外祖和父亲皆是名士,尤其父亲还做过刺史。
但陶渊明8岁时母亲去世,家道随之中落,追随父亲和庶母生活,12岁时,庶母也去世了,因此中学生时期的陶渊明,生活过得异常艰辛。
20岁左右的时,为了生计,陶渊明开始了游宦生涯,29岁时出任华州刺史,然而没干多长便罢官归家了,州里召他任节度使,他也没有连任。
到了公元398年,34岁的陶渊明入了桓玄幕,三年后奉使入京,但他父亲却在这个时侯去世了,故归家丁忧两年。
成亲届满后,陶渊明出任镇军元帅刘裕从军,此刻的他早已有了隐居之心,只差最后一根麦秸。
公元405年8月,陶渊明最后一次为官,任九江令,只干了80多天。当初郡刺史派来一名督导,下流而又自傲,他一到平城就作威作福,命陶渊明前来见他,并折辱了一番。
然后,陶渊明厉声出仕,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
去官之后,陶渊明的故宅着了火,这坚定了他隐居田园之心心境的诗句,因此辽朝廷召他为专著佐郎时,他也没有连任,愿意结庐草野,过着纯朴而又逍遥的生活。
我们现在要讲的这首诗,就是作于陶渊明归隐后的第八年,一上去品读一下。
03/品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十分身。
落地为兄弟,不必骨肉亲!
得欢当成乐,斗酒聚毗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时光不待人。
出自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
写下这首诗时,陶渊明早已50岁了,入了“知命”之年,活得清爽,对人生和世俗都有了不同的想法。
诗歌大意可解为:
人生半世,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迷蒙飘摇似飞扬的灰尘。生命如同风通常流转,历经万千后,我们早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
这半世为人,没有谁会比谁活得更容易,才能相遇就都是兄弟,不必非得骨肉才可信任呢!有高兴的事,就一起分享,有酒的时侯,就该和好同事们一起豪饮;
美丽的岁月,总是一去不复返,每天之中,永远都看不到太阳升起两次。我们应当趁自己还强壮的时侯,勉励自己认清尘世,否则岁月不待人,一晃就是迟暮。
人生无常,如风飞舞,无根无蒂,落在那里、哪里便是家,任谁就会衰老,因此如何活,就成了我们必需要探讨的问题。
正如文章开头我们所说,你追寻财色,最终都会被财色所累,即使你哪些都有了,也或许活得开心,由于你需要守住处得的一切。
如果不然,何不曾经就去享受灿烂的生命呢!
作家写“落地为兄弟,不必骨肉亲”,这是一种极为广阔的情结,有众生之博爱,自然就是一种禅定。
陶渊明爱隐,我是现代难以做到这一点,但“大隐于市”我们未尝不可去追求。
也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或许要像陶渊明通常做一个闲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活法,但我们可以选择去享受拼搏的过程和所从事的职业,用“得欢当成乐,斗酒聚毗邻”的心态把工作做好。
只要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方式不重要。
拥有宽广的心态去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身边所有的人,以及热爱花草大树、山川湖泊,那样的人生就会得到升华。
入尘世而不庸俗,追成就而淡财名。
人真正的价值是活得豁达,活得轻松,活得有方向,处万千尘缘中,洒脱而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