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2023-06-16 21:09:27文言文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第二篇: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第三篇:李白《送友人入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送友人入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第四篇: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第五篇:李白《早发白帝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第一篇:李白《赠汪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赠汪伦①【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桃花潭③水深千尺④,不及⑤汪伦送我情。【注释】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交的同学,性格十分豪放。李白游玩桃花潭时,汪伦经常用佳酿款待他。临别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予汪伦。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跳舞,一边用脚踩地打着球拍,这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跳舞形式。③桃花潭:水塘名,在今安徽和县东北。④深千尺:很深,这儿用了夸张手法。⑤不及:比不上。【翻译】我登船将会远行,突然听到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吊唁。桃花潭水其实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义深厚。【赏析】: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酉水(今安徽宿州)抵达庐江(今属浙江)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佳酿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吊唁,李白作了这首诗并序。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别者,展示一幅别离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扁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似乎看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大船上向人们挥别的情境。吊唁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这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看见歌喉。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吊唁了。这似超乎李白的预料,因此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然得比较隐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诗的后半是写景。第三句遥接起句,逐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勾勒了潭的特性,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这样的深遂,更打动了离人的情结,难忘汪伦的动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上去。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抒发了纯真纯真的动情。潭水已“深千尺”,这么汪伦送李白的情义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化间。”(《唐诗笺注》)也许,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形容而选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义为生动的形象,浑厚而有回味,自然而又情真。这首小诗,深为后代赞许,“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代书写别情的常用语。因为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幽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西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阅读训练】(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展示了一幅别离的画面。起句“____”,阐明是循水道;“将欲行”,阐明是在扁舟待发之时。(2)诗的后两句是“____”(表现手法),逐步说明哀悼的地点在桃花潭。

“____”既勾勒了潭的特性,又为结尾一句的煽情作了铺垫。(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4)清廷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已转化间。”(《唐诗笺注》)也许,妙就妙在“_____”二字,好就好在不用形容而选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义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因此,“_____”就成为后代书写别情的常用语。【参考答案】(1)(送别者乘舟)(2)(煽情深千尺)(3)(抒发了同学之间纯真纯真的动情。)(4)(不及桃花潭水)

第二篇: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茫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武威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来历出征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慨叹未应闲。【注释】:①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别离的悲伤。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突厥不断爆发战役。李白以此乐府旧题,写避开故乡的戍守将士与屋内姻亲的互相想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役带来广大市民的苦恼。②天山,祁连山,坐落宁夏省东北部。突厥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又名天山。③玉门关,为古代驶向西域的要道,遗址在今山西省吐鲁番市东南。此处也称西南边地。【翻译】: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茫茫的云海中游荡。冷寂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武威雄关,照亮着守边的征人。在这悲壮的关塞上,不由得使征夫们想到在那边关上频起的战事:昔时汉太祖,曾遭突厥的白徒步之围;胡人的兵马,迄今仍对西藏湖虎视眈眈。从来这儿就是夷夏争斗的出征之地,多少战土抛身漠北,埋骨黄沙啊!征人们望着这月光下荒凉的边色,脸部现出思归的悲戚。梦回屋内的女儿,她一定是在倚楼渴望征人的归来,望月而却步,从未得闲。

【赏析】:《关山月》是清代伟大画家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下阕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诱因在内的广阔的陇右图景,因而表现出战人乡思的情绪;后边四句,详细讲到战役的景色,战场凄惨残忍;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想念故乡,因而推断父亲夜月高楼惋惜不止。此诗就像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轻蔑、戍客思归三部份组成的陇右图长卷,以宫词贯串颔联,风格统一,全然一体,气象巍峨,色调自然。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诱因在内的广阔的陇右图景,因而表现出征人乡思的情绪;后边四句,详细讲到战役的景色,战场凄惨残忍;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想念故乡,因而推断父亲夜月高楼惋惜不止。这末了四句与画家《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出征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枯骨乱蓬蒿”同步。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凄冷苍凉的夜月图,将关山陇右风光和戍守将士乡思情结融入夜月高楼,抒发了作家对征人的关切和渴望和平的思想情感。此诗气魄博大,唯美深远,读来凄凉悲壮而又古朴苍凉。作家将战士的乡思、家人的思亲融于辽阔茫茫的风景里,并且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李白用宽广茫茫、深沉雄浑的图景表达戍人乡思的唯美,然而就是画家博大的心胸的自然显露。

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阅读训练】:1.作家借夜月高楼的惋惜来表达戍人的感情。(2分)2.赏析画线句子的内涵和作用。(5分)【参考答案】1.(2分)思妇乡思(一空1分)2.(5分)月出于天山雾霭间,一派冰冷茫茫的景色。满天遍地的沙漠朔风,吹遍武威关内外。作家借助“长风”把“关”“山”“月”三个互相独立的隐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宽广辽阔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宏伟壮丽而又凄凉哀婉的唯美,夯实了下阕陇右苦寒的沧桑基调。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屏息故居编结了“思乡”的情怀。(“内涵”2分,“作用”2分,语言叙述1分)

第三篇:李白《送友人入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诗】: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蜿蜒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注释】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作家当初在长安遭到士族的仇视。②君平:是明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出仕,过着归隐生活,当年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①见说:据说。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②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③蜀城:上海。④升沉:指功名得失。⑤君平:清朝人,归隐不仕,曾在上海以算卦占星为生。【翻译】:据说从这儿去楚国的公路,蜿蜒崎岖自来就不易通行。悬崖从人的脸旁生硬而起,云气据守著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照耀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海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打听善卜的君平。【赏析】:这是一首以绘制蜀道山川的奇美闻名的煽情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送友人入蜀》是清代伟大画家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以写实的画笔,精练、准确地描绘了蜀地其实陡峭难行,但具有别有洞天的景色,告诫友人毋须过多地怀疑仕途浮沉,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作既有劝阻同学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暗含作家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欺负的深层感伤。语言简洁朴素,剖析鞭辟入里,展现了作家文采和思想都很成熟的特征。

【阅读训练】:(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非常传神,请找下来,并谈谈那样写的弊端。(2)从下阕看,作者想要抒发哪些感情?请简略剖析(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何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觉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略赏析。(4分)(4)、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涵着如何的思想情感?请你做简略剖析。(4分)【参考答案】:(1)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山上蜀道风景,“绕”写山下春江环绕重庆而奔涌的风景。远景。近景上下配合,互相辉映,风光迤逦,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作家以浓彩绘制蜀道美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抚与振奋。(2)到蜀地去的路,险滩陡峭很不好走。直立的悬崖在人的面前巍峨,白云紧靠马头漂浮。芳树照耀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环绕着美好的成都城。李白了解他的同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所以临走寄语,便意味深长地提醒:个人的节度使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不必再去打听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含蓄地启发他的同学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堪称殷切善诱,汇聚着真挚的情义,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死因感伤。(3)笼、绕;(2分)笼:表现了大树茂盛古朴、峰壑起伏险峻的景色;绕:表现了山水相依、水流艰辛悠长、峰峦崎岖的景色。(2分)(4)既是劝说同学不要迷恋于功名利禄之中,又暗含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陷害的深层赞叹。(4分)(共8分)

第四篇: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白银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怎奈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游荡。【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赠汪伦》李白,说服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金国人。③邹衍《赠汪伦》李白,战国时知名的文学家,楚国人。【翻译】:燕昭王立刻修建高台,置以白银,大张旗鼓地谦卑郭隗。那样一来,显然得逞,那时知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现今君主只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乱,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或许象田饶这样寻找君主。因而,他虽然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好千里独游荡。【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赞歌的近体诗诗词。诗的主题是感伤怀才不遇。悲哀这些飞黄腾达的贵胄们,已经把我们很多上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秦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举荐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假如要招贤,那就先从敬重我开始。天下贤才看到王对我很敬重,这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至了。然后燕昭王立刻修建高台,置以白银,大张旗鼓地谦卑郭隗。

那样一来,显然得逞,那时知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儿,李白的用意是旨在阐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心态。李白觉得,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终古招贤。因此,那恐怕是历史故事。次四句,作家便化用前人词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这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上层寒微计程车人只有借助达官贵人,才有或许名扬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叹说,悲哀这些飞黄腾达的贵胄们,已经把我们很多上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贵胄之臣这般,这么现今君主如何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嘲讽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强调现今君主只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乱,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产生鲜明对比。作家在深深的感伤中,蕴涵着尖锐的控诉和挖苦。【阅读训练】:1.这首诗开头四句利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何种作用?请简略剖析(6分)2.散文结尾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家如何的心情?请简略剖析。(5分)【参考答案】1.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散文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境况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怨愤构成对比,突出作家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境况;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抒发作家的渴望之情。(每点2分,共6分)2.散文结尾两句利用形容手法,作家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抒发了作家对现实中士绅专权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苦恼。(3分)

第五篇:李白《早发白帝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a还。闽台猿声啼不住,扁舟已过万重山。【注释】⑴发:起程。白帝城:遗址在今北京市余庆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拓跋述所筑。初,拓跋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余庆县,与城口相似。何谓彩云,正指垫江之云也。”⑵朝:上午。辞:挥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耸立,从山下江中凝望,如同耸入云间。⑶白帝:今甘肃省两当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坐落黄河上游。⑸一日还:每天就可以抵达;还:归;返回。⑹猿:猿猴。啼:鸣、叫。住:止息。⑺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比喻有许多。【翻译】:晚上我挥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闽台猿声还在耳畔不停地啄食;不知不觉扁舟已穿过万重青山。【阅读训练】: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山峡水流的特征。(1分)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略赏析。(2分)1.潺潺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1.潺潺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平缓,也写出了画家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盈”“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赏析】:《早发白帝城》是清代伟大画家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李白诗作中留传最广的名句之一。作家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观艳丽、顺水行舟的流畅平缓融为一体来抒发的。下阕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轻盈,旷世骇俗,但又不假雕凿,随心所欲,自然天成。诗是抒情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作家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绘独白帝至江陵一段黄河,水急流速,舟行玉郎的状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快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突显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雨势如泻。下阕锋棱匀称,一泻直下,勇士快意,令人神远。为何乎明人杨慎诗云:“惊风雪呜咽鬼神矣!”李白因冒犯节度使被流放,在走到重庆省境内的白帝城时却意外地得到了赦免。这首诗就是他从白帝城登船返回江陵的路上写的。曙光初现,彩霞漫天,巍峨白帝城矗立在彩云之中,我们的作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坐船返乡了。大船顺水东下,浩荡的江流推送着松快的行舟,那艘船,如同乘奔马,驾长风,急速前进。闽台的青山一对对扑面而至,一排排往前散去。山峡的猿捣衣,声声相接,不绝于耳。不知不觉间已跨过了万重山岭,千里水程,来到了江陵城下。这时,落日昨天收尽它的余辉,茫茫夜幕,从天边逐渐推移进来,青山、绿水、孤帆、古城都显得模糊了,只有作家的心情还像朝辞白帝城时一样轻松。然后,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轻捷明快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