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碧绿的松树间啼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夜空。
坐在窗外可以看到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至的渡轮。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侯楚国的领地,扬州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渡轮。
赏析
这首《绝句》是作家搬到广州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晴朗幽美的夏天美景。
诗词以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风景发力,给人营造出一种清爽轻松的格调气氛。前两句,作家以不同的视角对这副风景进行了细微的描绘。翠是新绿,是夏季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色调。“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十分晴朗的自然风景。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利用了排比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格外生动开朗,鸟雀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备喜庆味儿的生机盎然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显著的动势写大自然的吵架,白鹭在这个甜美的天际中翱翔,这除了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也有一种向下的昂扬。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翱翔上天,空间宽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作家所能见到的、所能感遭到的生机充溢着整个环境,那样就再从另一视角展现春季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俯瞰西山雪岭。岭上积雪享年不化,因此蓄积了“千秋雪”。“含”字阐明此景宛如是嵌在窗户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初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动乱孙吴,交通恢复,作家睹物生情,思念家乡。用一个“泊”字,有其蕴意,杜甫多年来游荡不定,没有盼头,但是他心里一直也有这么一点憧憬,但这种憧憬,早已大大减少了。“泊”字,刚好写出了作家这些处于希望与沮丧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预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这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关于大自然的诗句关于大自然的诗句,预示了杜甫对辽国藩王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种“难”字。
下阕看上去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作家的内在感情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甜美平缓的风景寄寓作家心里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唯美。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情,画家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化,江船的出现,便打动了他的乡音。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勃勃的画面,而在轻快清亮的景色内,却寄寓着作家对岁月溜走,寂寞而乏味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作家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思绪,在那希望此外,更多的是作家对沮丧的悲伤。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杜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杜陵”等,汉人,云南府巩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北宋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亦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称作“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出来,诗艺高超,在美国中式散文中受到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上海,后世有杜甫草堂庆祝。
- 上一篇: 黄庭坚的“快”意,终因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 下一篇: 七夕不望星河,怎知情深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