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苏轼笔下的乞丐尸体,竟是一首诗,太震撼了!

2023-06-13 10:08:12
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让人很自然想起了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这名诗丐并非嘉庆年间人,而是生活于乾隆年间。而那首“绝命诗”,也从此流传后世。据说乾隆第六次南巡时,看到了马体孝的诗,还依韵和了一首(和诗已查询不到)。这件事因此在江南一带传为美谈,马体孝诗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了“古今乞丐作诗第一”的美誉。“通州诗丐”生平事迹考证:“绝命诗”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苏轼笔下的乞丐尸体,竟是一首诗,太震撼了!

据传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冬天,天气更加的冷。

在嘉定城外的一条荒僻公路上,有一个乞丐,淹死在了风雨之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那样的事虽让人心碎,却并不罕见。

让人惊叹不已、啧啧称奇的是,在当地高官查看乞丐遗体的时侯,竟在他的怀中发觉一张纸,纸上写着的是一首诗(这首诗版本相当多,今仅取一首):

死因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晚上盛残月,歌板凭栏唱晓秋。

双脚捉住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如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假如你仔研读了这首诗,都会发觉:

散文写得相争当,并且可以说,能从中隐约读出李白、杜甫、苏轼、柳永等的风采。

“身世浑如水上鸥”,这是说自己行乞的此生,就有如湖面上的沙鸥,居无定所,到处飘泊。

这一句,有没有让你想到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下的句子: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又携竹杖过南州”,是说自己拄着毛竹制成的拐杖,经过南州。

“竹杖”两字一出,立时让人想起苏轼的诗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细雨任平生。

本身悲惨的死因命运,所以增添了几分豪迈与尘寰。

“饭囊夜晚盛残月,歌板凭栏唱晓秋”,这是十分有诗意的两句。

到处行乞的生活,自然是辛劳的。

三餐无法为继不说,还受到别人的羞辱冷眼。

但是在画家的描述下,他的生活却是:

饭囊里盛满的不是聊以充饥的剩饭碎屑,而是一弯孤寂美好的残月;

踏过歌板的节拍,临着温婉的微风,他一面走,一面唱着夏日的歌谣。

如诗幽美般的唯美,让人很自然想到了柳永的名句《雨霖铃》:

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只有心中装着美丽的人,眼里听到的一切才都是美丽。

句子的作者,很显著便是那样的人。

他其实身分低贱,以行乞为生,却并不阻碍他有一颗清寂无垢的诗心,一双擅于捕获世间美丽的双眼。

“两脚捉住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作家说,他要用左脚捉住这不公不道的世界,要用一肩扛起这悠悠古今的烦愁。

比兴这两句诗,真堪称气概非凡、疏狂桀骜,却又不失崇敬宽厚、忧国忧民。

前一句,像李白,一味倨傲,不识天高与地厚;

后一句,似杜甫,半生忧患描写冬天的诗词,心胸万古与河山。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结尾两句,作家虽然是意料到自己快死了,时日无多,所以不愿再吃拾荒来的食物。

自己只想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离开人世,黄狗你又不必冲着我啼哭不休呢?

关于那位无名诗丐的身分,并且诗中牵涉到的地方,向来都争议不休,没有定论。

而有一种考据说法是:

这名诗丐并非顺治年间人,而是生活于乾隆年间。

《凤台宗谱》第二十卷;(清)林荔修,(清)姚学甲纂;乾隆四十九(1784)抄本图片来源:知乎@谢小楼

他本名马体孝,是四川建昌府丰县人。

马体孝从小就是一个学渣,12岁的时侯,就用一个月的时间写完了《左传》,且对答如流。

当地的人们都赞扬他是“枚皋(gāo,明朝哲学家)再生”。

可惜的是,马体孝小小年龄,就一直被兄长(妾所生的孙辈称丈夫的正妻为生母)强奸。

之后母亲和养子陆续辞世,嗣子的女儿行为乖张,不让马体孝到灵位前祭祀。

马体孝流着泪说:

“母亲分嫡庶,母亲也分嫡庶吗?连祭拜都做不到,我还如何当这个孩子呢?”

当日中午,马体孝就离开了家,自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离家后,他到处漫游,因为科考不顺,性格又自傲迂介,很快就走投无路。

无可怎奈之下,他只好做了乞丐,以卖艺为生。

虽然这么,他骨子里仍然有读书人的愚昧、骄傲与纯真。

平日里拾荒,给的钱少了他就收下,给的钱多了他常常就不要了。

1781年的冬天,马体孝乞讨到了南京。

这时恰偶遇到一个行人的钱财洒落一地,周围大群乞丐随即鱼贯而上。

马体孝则看了看,就调头离开了。

哪知身旁一哈巴狗却不分青红皂白,追着他经常嘶叫。

忍无可忍之下,马体孝借来蕴藉纸张,写下了前面那首诗,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字“翁恒”。

将纸张揣在怀中,马体孝继续踏上了行路。

大约他自己也想不到,这首诗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后遗书。

走出喧哗闹市没多长,他就倒在了春日潮湿的大地上,雪花纷纷描写冬天的诗词,不一会儿便将他整个身体都遮住住。

天地一直是一片干净晶莹,如同所有的磨难都不存在。

之后马体孝的尸骸被当地知县发觉,妥善下葬,石碑题为“翁桐昆人之墓”。

而那首“绝命诗”,也自此留传后世。

听说乾隆第六次南巡时,看见了马体孝的诗,还依韵和了一首(和诗已查询不到)。

这件事因而在江南一带传为美谈,马体孝诗丐的实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有了“古今乞丐写诗第一”的盛誉。

滚滚黄河东逝水,诗丐的故事,也已经被掩埋在历史的粉尘中,内幕怎样,再未能觅得。

但这并不阻碍这首诗,所带来我们的治疗与胆量。

作家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虽然同广袤的宇宙、同绝域的明月、同永恒的无常、同连绵不断的磨难相比,我们人类,真的是如草芥般卑微、卑微。

但只要人性里的庄重与优雅依旧存在,我们就一直才能不失坦率地,昂然立于阳光之下。

身处无耻,而心向闪耀。

参考资料:

谢小楼.“通州诗丐”生平事迹考证:“绝命诗”背后的故事令人惊叹

谢小楼.诗丐“绝命词”的版本剖析:左脚踏翻世俗路,一肩担尽古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