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诗才经典,你知道几个?
忆江南白居易宋词三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你们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吧,诗词包括五刑产生先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代及唐之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这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些样的诗词才精典呢?下边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诗词三首,欢迎你们分享。
忆江南白居易诗词
其三
江南好,景色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北京。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同游!
其一
江南忆,再者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景色多么美丽,景色久已熟悉。夏天到来时,太阳雷山面升起,把河边的花束照得比火红,青翠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岂能叫人不想念江南?
江南的追忆,最能唤醒哀悼的是北京:游览天竺寺寻求节日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哪些时侯才能重新去游览?
江南的追忆,再来就是回想北京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佳酿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飞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早晨傍晚总要重新相逢。
注释
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嫡母,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选》:“《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更名《江南好》。”至唐朝、五代成为律诗之一。
②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北京天竺寺每岁元旦有月桂子堕。”
③郡亭:疑指北京南郊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僵持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狠,为天下名胜。
④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上海东南灵岩山上。
⑤竹叶:酒名。
⑥娃:妹子。醉芙蓉:比喻舞伎之美。
⑦早晚:犹言何时。
解读
第一首“能不忆江南”,这么上海这个白居易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何种给他的体验最深呢?古籍载:“杭州虎跑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国庆望夜,常常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这么看上去,白居易做西安知府的时侯,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虎跑寺寻求那月中桂子,刚好欣赏三秋夜月的丹桂。白居易是作家,自然不乏甜蜜的性感,在五月槐花暗溢香的夜月,游荡月下,留恋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丹桂影中。这是何等美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节日节夜晚可以在静谧的佛寺里看见月亮上丹桂飞舞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杭州,“吴娃”指杭州的帅哥。这诗是说北京的酒好,美眉和街舞更曼妙。
第三首,写的是北京。吴酒一杯春竹叶,虽然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如何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排比,二来,“春”在这儿是比喻词,何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大曲,而是指能带来春色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但是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洋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当也不例外,喝着吴酒忆江南古诗,观“吴娃双舞”犹如酒后芙蓉的身姿。“娃”者,即是帅哥,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屋就叫“馆娃宫”。虽然白居易那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那位绝世伊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西安,追忆起曾经酗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初的口语忆江南古诗,意思就是何时。
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广州(在今河北省)人。他是古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作家,散文成就很高,对词的发展还有贡献。
这首《忆江南》是他晚年在西安写的,词中富有了他对江南生活的和蔼追忆。
江南,指黄河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今湖南、安徽两省的东部和江苏省的东部。《忆江南》这首律诗,只有二十七个字。首尾是咏叹江南景色的美丽,三四两句描写钱塘江的风景,色调缤纷,令人神往。“风景旧曾谙”,“谙[ān]”,熟悉。这句的意思是说,哪里的景色作者过去就很熟悉。白居易做过上海、苏州的地方长官。他关心当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边的山水草木。拿北京来说,哪里绕城的睡莲、拂郭(城)的柳树、画图似的东湖、奇特的钱塘江大潮、碧线毯通常的池塘..都曾写入他的诗篇。这一切是这么美丽,使他无法释怀。他记得,在夏天的清晨,他游荡海边,看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日出江花红胜火”,海边的春花布满了露水,原本就很漂亮,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艳丽得胜过了火焰。江花,即海边的树叶。“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一种蓼[liǎo]科动物,树叶含蓝汁,可以制深红色的颜料蓝靛[diàn]。夏天的墨色绿得象蓝靛,这是一个很贴切很生动的形容。它写出了春水的口感和深度,这种形容都好在深切地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能不忆江南”是用借喻的口吻来作肯定的推论。读到这儿,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人们,似乎看到了作者歌颂的声音,发觉到了他的兴奋,很自然地也会产生一种共鸣。
赏析二
《忆江南三首》分写江南秋色、杭州风景和上海胜事。三首词题旨相似而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精湛美术技法。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由于“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曾经亲身感遭到的、体验过的,所以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来,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景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隐喻见义。春来百花绽开,已极艳丽;红日普照,更红得闪亮。在这儿,因同明度烘染而增加了色调的清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照亮了汉阳,更显出绿波粼粼。在这儿,因异明度点缀而增强了色调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上去,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上去,为的是异明度点缀。江花红,江水绿,两者互为背景。然后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抒情,擅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官窑欲燃”(《绝句二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诸句,都明丽幽美。而异明度点缀的手法,虽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虽然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荆州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十日闲行》)诸联,都因点缀手法的利用而荣获了色调鲜明的疗效。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晴朗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哪里汲取涂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形容,因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除了色调缤纷,耀人眼目;并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也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南方春景倒映江南春景。全词以回忆的情结,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刻,作者却在新乡。比起江南来,开封的夏天来得晚。作者选自新乡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枝乏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秋天,西安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暖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还有差别。西安有渭水、伊水,离长江也不远。但虽然夏天早已将至,这种水也不或许像江南春水这样翠绿。因而作者借以缅怀江南春景,从心底深处称赞“江南好”,而在用生花笔端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以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向往之情,贯串全词。这个贯串既托出身在西安的作者对江南秋色的无限感慨与追忆,又引起一种深邃而又深长的魅力。词虽贯串,而余情摇漾,飞身散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北京”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产生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北京”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假如说第一首词像作家从俯瞰的视角大笔迸发而成的江南春意图,这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北京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东湖的夏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北京之春,这或许是为了防止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北京之秋,一写山寺赏花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山寺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调:传说寺中的丹桂树是从广寒中掉下去的。作者曾在寺中赏花,国庆节茶花溢香,那境界使他终生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优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期间的诗人的活动。因此,诗人追忆南京也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潮头可高达数丈,因此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凉亭里,还能看到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变得趣意勃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端带出惊涛狂涛的风景,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宁静而迷蒙的美的境界产生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上海的,因此他在回到南方之后,又形成了“何日更同游”的心愿。
第三首词在思想美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讲到歌舞生活,因此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虽然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似乎也讲到人,但主要还是抒情。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北京的歌舞伎和诗人自己。从整体上看,唯美的变化使连章体词变得变化艳丽,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值得韵味。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排比,二来,“春”在这儿是比喻词,何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大曲,而是指能带来春色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清朝有不少洋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当也不例外。他喝着吴酒,观赏“吴娃双舞醉芙蓉”的身姿。“娃”即是帅哥,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屋就叫“馆娃宫”。白居易那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那位绝世伊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表演,因此回到西安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昔,从西安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径都巨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西安,神驰江南。每一首的后边两句,都以无限动情,回忆最难忘的江南旧事。结句则又回到眼前,期许这些美丽的记忆有两天才能弄成血淋淋的现实。为此,整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踏入角色,想像主人公今夕南北所经历的各式情景,感受主人公今夕南北所呈现的各类精神活动,因而荣获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创作背景
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侨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又先后兼任过扬州知府、苏州知府,所以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之后移居太原,犹忆江南旧游,然后创作了《忆江南三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清代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湖南内黄,其先南阳(今属安徽)人,后迁下邽(今四川广元西南)。大历举人,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医生。后因上表恳求严缉杀死节度使武元衡的元凶,惹怒士族,贬为华州司马。长庆初年任上海知县,宝历初年任上海刺史,后官至兵部侍郎。在哲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其诗语言浅显,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忆江南白居易诗词】相关文章:
诗词忆江南白居易03-31
忆江南诗词白居易11-14
白居易忆江南诗词04-01
忆江南白居易诗词03-31
《忆江南》白居易诗词赏析08-02
忆江南白居易诗词原文04-15
诗词忆江南白居易诵读03-31
- 上一篇: 赏析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初春的四句话
- 下一篇: 200句经典诗句,让你遇见我最美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