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忙要有闲,张弛有度才能活出潇洒的人生

2023-08-12 15:01:14
对他而言,“闲”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心境上的选择。闲出兴味,闲出欢乐,哪怕在最低的境遇中,也能活出最高的境界。人生,有必须的忙,也要有必须的闲。“闲,要闲得有滋味,忙,要忙得有价值,这样才像一个人。纵观苏轼的一生,这句话算是对他人生态度的最好诠释。在忙中释放人生的价值,在闲时感悟生命的意义。,忙闲适中,在人生最适宜的状态中,活出自己的价值与滋味。

忙要有闲,张弛有度才能活出潇洒的人生

公元1074年,苏轼担任密州。调任途中,他想起自己这辈子奔走劳苦,景况困境,心里不免烦乱,执笔写下: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主任鲜欢。”

但这也仅仅刹那的看法,很快他就释怀,决定接受状况,然后笔力一转: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未来的无常太多,毋须过分恐惧,不如着眼当下,享受这难得的悠闲。

我们这辈子,免不了要为生活而繁忙,为俗世沉沦,容易在纷乱与仓促之中迷失自己。

适当停下步伐,找到自己的节奏,有忙有闲,张弛有度,能够活出肆意洒脱的人生。

忙要有忙的价值

公元1061年,苏轼出任永宁府判官。

一入仕途,他就作《思治论》勉励自己,并写道:“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意思是说,做人就应该迎难而上,干出成效,干出价值。

他说到做到,刚一上任,就夙夜励精,解决了百姓深恶痛绝的“衙前之害”。

何谓衙前,就是专门为官府运货的官吏,它们有项任务,是用水路给清廷运送木料。

但衙前既没有薪水,需要赔付运送途中的耗损,常常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苏轼想要缓解她们的境况,便深入基层,日日探访。

他了解到,在湖水未涨之时进行货运,便不会形成重大损失。

然后他静守海边,每周观察水位,总算找到最适合的运货时段。

他奏报清廷,更改了衙前的运货时间,使木料耗损减少了一半,百姓感激的称他为“苏贤良”。

工作之余,苏轼也不忘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

他视察了三原的八大文物,一有灵感就谱曲作赋。

在任七年,他一共写了一百六十多篇文章和诗歌,其中专著《凤翔八观》,更是成就了永宁古城的千古传奇。

返京后,他的仕途开始起伏,但无论什么处境,苏轼都能把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在上海做通判时,他注重水务,完成了钱塘六井的整治安装工程;

在密州做刺史时,他灭蝼蛄,除土匪,筑造了家喻户晓的“超然台”;

在合肥做节度副使,他又开辟药圃,疏浚建桥,解决了“米贱伤农”的窘境。

在苏轼看来,不管职位大小,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能为百姓做点实事,再忙都甘之如饴。

席勒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饰演的角色中。

为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而忙,得其所哉,忙中有乐,那样的忙才有价值。

想到梁实秋先生在广东中学任教的一段经历。

当时,梁实秋身兼数职,一边讲课,一边研究,工作非常繁忙。

但他时间理念极强,讲课时铃响开讲,绝无赘余,下课语毕,从不逃课。

他常对师生们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耗费,课间是中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害,故尔上下课应当准时。”

1930年,他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曲,为了保证语句精确,他经常繁忙到半夜,等到译完全册,他已花费了近40年的岁月。

高效的勤劳,并且梁实秋此生成果颇多,专著多达2000万字。老舍夫人曾用14个字精辟概括了他的此生:

“生前专著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库尔茨说:“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位顿时,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人生在世,免不了追名逐利,为生活和工作奔走。

假如也是瞎忙,如机械通常流转不息,必定得不到想要的收益。

真正的赢家,懂得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有所成就,有所得到。

在繁忙中追寻自己的理想,在拼搏中增加生命的价值。

忙出效率,忙出意义,结果才不会亏待你。

闲要有闲的味道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彼时他官奴婢小,节度使微薄,身为一个六品小官,公事少的可悲。

但他不以为意,还作诗劝说同学:“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对他而言,“闲”是一种人生心态,更是心态上的选择。

他渴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然后运用同学给他的空地,学着种地种地。

一有时间,他就去集市上晃荡,还把当地“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香肠弄成了东坡肉。

除此此外,苏轼还喜欢拉着同学徜徉山林,赏景喝茶,借此来颐养性情。

绍熙五年的一个晚上,繁忙了两天的苏轼正打算脱衣休息,碰巧瞥到照耀在门上的月光,便被深深吸引。

他散着步去找好友张怀民,幸好好友也未寝。三人共同穿行在花园中,享受着此时的悠闲与自在,他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何夜没有豹女,何处没有竹柏?只有闲出来的人,才会发觉生活中从未在乎的小美丽。

这就是苏轼,不管处境怎样,他总能把日子过得富有趣味,哪怕飘泊天涯,也能泰然处之。

俗语说:但得心闲四处闲。

有一颗闲心,就能在课余中发觉生活的闲趣。

闲出意趣,闲出欢乐,哪怕在最低的处境中,也能活出最高的境界。

在有心人眼里,所有的悠闲岁月,都是一个体验生命的过程。

一如丰子恺,但是在炮火飞舞的年代到处奔逃,也能把潜逃生活当作难得的“全家旅游”,并且在途中养殖绘画、踏春避暑;

一如汪曾祺,但是被发配到偏僻的莴苣研究站苏轼的人生态度,也能在地里掐一把花、几只树叶,画出生动有趣的“马铃薯图谱”;

一如林语堂,但是慑于环境不得不辗转境外,也不忘培养自己的爱好,发明出“牙膏牙膏一体机”等有趣的小玩意。

作家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把心闲出来,仔细体会苏轼的人生态度,你会发觉生活中富有了美丽与惊喜。

在课余中滋润自己,哪怕生活一地鸡毛,也能把繁琐的日子过得有情有趣。

有忙有闲,才是生活

蒋方舟曾说:“人生只有忙与闲,利适于后立于前,才能使生活显得格外有意义。”

人这辈子,都在繁忙与消遣的状态中循环往复。

但一味繁忙,不得清闲,只会让自己心神烦乱,错失许多美丽。

正如苏轼在《中隐堂诗》中所说:“好古嗟生晚,偷闲厌久劳。”

忙完一阵,就当适时地放松,把心情调整好了,做起事来才更有韧劲。

公元1089年,苏轼回到北京。

刚一上任就遇上干旱,苏轼忙着救灾,打井分洪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

第二年闹饥荒,苏轼自费施粥,还成立安济坊救助遭难的饥民;

水灾过去,为绝后患,他主持整修东湖,筑堤航道,建立了上海的水务系统。

苏轼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惠及百姓的事情上,但一有空闲,他也会找同学放松心情。

当时,苏轼最喜欢找袁公济饮酒喝茶,三人时常一起游赏湖山,唱和诗文。

一日,三人结伴出游,正待休息,苏轼有感而发: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在庾公楼倚着赏景,看窗前诸峰如雏菊般绵延不绝,他已经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部份,目之所及,皆是美丽。

苏轼一个人的时侯,还喜欢在高山的凉亭中办公。

工作结束,就小酌一杯,瞧瞧风光,找找灵感,最后寻个背阴处休憩片刻。

对苏轼来说,繁忙有繁忙的弊端,课余有空闲的幸福。

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就是对生命的不亏待。

周作人当年写道:

人生,有应当的忙,也要有应当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落日看花的闲。

忙,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闲,是为了享受生活的快乐。

着眼当下,专注每一种状态,在繁忙与消遣交织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忙时有序,闲时有趣,这么,人生能够格外的充实与润泽。

梁实秋曾说:

“闲,要闲得有味道,忙,要忙得有价值,那样才像一个人。”

综观苏轼的此生,这句话算是对他人生心态的最好展现。

在崎岖宦途中,他经历过起早贪黑的忙,也感受了无所事事的闲。

但他依然活得洒脱豁达,有值得敬重的战功,还有令人惊叹的悠闲。

生活就是这么,忙不能瞎忙,要忙得其所,闲不能荒废,要闲得快意。

在忙中释放人生的价值,在闲时领悟生命的意义。

点个赞吧,忙慵懒中,在人生最适合的状态中,活出自己的价值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