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李白的“文人风骨”

2023-08-24 11:02:53
陶渊明(365年——427年)是“文人风骨”非常突出的大诗人,也是一位智者,可以积极入世,也可以淡泊名利,归隐田园,做一位自由自在的闲人。是陶渊明一贯的风格,他早已把生死看透了,心里是那样豁达和淡然。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老态龙钟的状态,也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情感深沉而复杂。他的诗歌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既有李白的奔放雄奇,也有杜甫的悲凉沉郁,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的“文人风骨”

陶渊明(365年——427年)是“文人气节”非常突出的大作家,只是一位愚者,可以积极入世,也可以豁达财色,隐居田园,做一位自由自在的闲人。气节和淡然,是他脸上最鲜明的标签。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发生后,陶渊明即将开启隐逸生活,那一年他40岁。

在隐居后期,他预倍感自己时日不多,就作了一诗集《拟赞歌辞三首》,抒发了自己对生死的想法,虚构了自己死后的场景,同时开导亲朋好友不要为他的死而伤心。

《拟赞歌辞三首其二》首句就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是陶渊明一贯的色调,他已经把生死看穿了,内心是这样直率和淡然。

三,李白——《临终歌》,壮志未酬后的悲戚。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代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701年——762年)是诗中之仙和酒中之仙,只是侠客和义士,他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踏入仕途,实现“济苍生、安黎元”的伟大志向。

但是,他出生在贵胄之家,仕途之路由于出身问题几乎被堵住了。他其实天性率真豁达,但心里深处的悲哀和痛苦却伴随了此生,他只有通过诗和酒来解乏。

《临终歌》写于公元762年11月,是李白临死前不到一个月写成的,可以看作是他给自己写的碑文铭。他对自己的此生做了调侃和小结,流显出壮志未酬后的深深哀婉,只好带着沮丧离开人世。

李白此生挥金如土,晚年深陷贫苦落魄之中,不得不南下金陵投奔族叔、著名书画家李阳冰,恳求他帮助自己整理和出版文集,这首诗是在途中所作。

在诗中,李白利用大鹏抒发了自己最后一丝壮志豪情,但他无能为力,预倍感自己不久后要离去,心中五味杂陈,就作了此诗。

四,杜甫——《风疾舟三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广东亲友》,弥留之际也不忘忧国忧民。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跳舞。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贬谪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摘录)

杜甫(712年——770年)之所以被叫做“诗圣”,缘于他有一颗圣人的心,脸上具备强烈的博爱情结和崇敬意识,哪怕自己历尽流离,吃不饱穿不暖,也不忘忧国忧民。

此诗是一首律诗长律,选自770年冬天,杜甫带着一家八口人坐船打算从潭州(今长沙星沙)去荆州,途中病重百感交集,读完这首诗不久,他就去世在船上。

这首诗层层递进,境界一步步下降。杜甫先表述了自己的病况,回顾了自己半一生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于是感叹家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不幸,最后向亲友交待了后事,还把深邃的家国情结融入其中,让人们看见了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五,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杆。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旱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三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欧何事更相疑。

王维(701年——761年)是在761年夏天恳求罢官,并即将归隐到西安临潼辋川的,同年7月安然辞世。这首诗是他在遁世辋川最后一个夏天所作。

此刻的王维静心节欲,信奉道教,心里已经没有凡尘,眼中全是大自然。

这首诗绘制了冬季连日的暴雨停后,陇右平原上出现一片美好而忙碌的景色。既有幽美清新的田园风光,透漏出浓厚的生活味儿,又有幽雅淡然、超凡端庄的意韵生活。下阕就像一幅甜美清新的重彩画,呈现了王维一贯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术品味。

六,苏轼——《自题金山画像》,未竟之志未能实现,心有不甘。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淡泊名利的诗句,黄州广州海口。

苏轼(1037年——1101年)除了是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美术通才,在诗歌、文、书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只是身兼家国情结计程车医生,此生都在为实现“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而拼搏。

但他此生很不幸地数次被贬,仕途之路总是磕磕绊绊淡泊名利的诗句,不论遭到多少不公和不幸,他头上的忠孝精神和豁达态度从没有遗失过。

1101年3月,苏轼开启了人生最后一段周游,由虔州(今赣州宁都)出发,一路顺着吉安、当涂、金陵,于5月抵达了真州(今广西扬州),6月,他又准备经过镇江抵达南京,完成这次旅行。《自题金山画像》是他在真州金山广德寺游览时所作。

此诗以调侃的语气,描述了自己疲态龙钟的状态,也小结了自己的此生,感情深邃而复杂。诗中充溢着一股心如死灰的味儿,这跟平时他的豁达、豁达、豪爽的个性很不相符。之所以会这么,是由于苏轼预倍感自己慢跑到生命尽头了,难以再给国家和百姓树功立业了。

七,陆游——《示儿》,以遗赠的方法,发出最后的抗日标语。

故去元知诸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进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年——1210年)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词人,只是十分高产的作家,传世作品有9000多首。他的诗文流露内敛的爱国热情,既有李白的豪放雄奇,还有杜甫的悲伤低沉,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巨大。

《示儿》写于1210年元月,此刻的陆游病重卧床不起,他倍感自己很或许挺不过去,某日,他把6个孩子叫到床前,写下了这首诗。

陆游生活的时代,懦弱的清朝被秦国毁坏了大片库页岛,他经常主张积极抗金,退守被劫掠的河山。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在生前听到大宋能退守中原。

到弥留之际,陆游也没有忘掉这个理想,他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但他倍感自己活不久了,只希望女儿们在他坟前能告诉他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