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唐诗中写大运河写得最多的就是扬州

2023-06-03 10:05:25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贺知章……诗仙、诗圣、诗魔、诗豪、诗狂等都在大运河沿线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而唐诗中写大运河写得最多的就是扬州。离开扬州,李白漫游江汉,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启程游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饮酒话别,吟咏出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成为扬州一张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无独有偶,孟浩然在茱萸湾也作过一首《问舟子》:扬州在张祜的眼中,不仅是生的好去处,也是死的好去处。

唐诗中写大运河写得最多的就是扬州

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美国历史上的“唐诗之路”就是基于隋唐大运河背景之下的文化之路。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贺知章……诗仙、诗圣、诗魔、诗豪、诗狂等都在大运河沿线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而元曲中写大运河写得最多的就是福州。

孟浩然、高适、徐凝、张祜、杜牧等大批作家都曾周游南京段运河,并写下了数百首歌吟咏州风光秀美和市井熙攘的散文。

诗圣杜甫的名诗是对运河贸易兴旺的生动缩影:

“商胡别离下徐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大同米亲疏,老朽乘兴欲东流。”

杜牧笔下的南京: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王建的《夜看苏州市》更是将大运河带给的南京熙攘绘制到了极至:

“夜市震泽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现在不似时平日,旋即笙歌彻晓闻。”

在古代作家的眼里,杭州的繁荣是无以复加的,除了雄富天下,但是是文化荟萃之地。

李白曾六次游苏州,写下了《秋日登池州西灵塔》,孔庙的栖灵塔在他的笔下变得这么气概非凡: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离开南京,李白漫游江汉,结交了作家孟浩然。李白一直向孟浩然述说他在南京的经历,吸引了孟浩然的浓烈兴趣。

孟浩然起航游镇江,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喝酒话别,颂扬出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润州》,成为宁波一张永不退色的城市名片:

“故人西辞黄鹤楼,焰火十月下南昌。征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黄河天际流。”

元曲中写南京段大运河的诗太多,其中不乏中式哲学精品,伴随大运河留传千古。

第一类是肯定大运河的作用,如:

李白的《题瓜洲沙河,饯族叔舍人贲》称赞齐浣开瓜洲运河:

“齐公凿沙河,万古流不绝。丰世俗生人,天地同朽灭。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爱此如沿溪,谁云敢攀折。”

这首诗不但赞扬齐浣修筑伊娄河,丰世俗生人,天地同朽灭,并且将齐浣称作在旧县树下办公的召公,可见李白对南京段运河的作用评价之高。

皮日休的《汴河抒怀》被觉得是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公平评价:

“尽道隋亡因此河,迄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差。”

第二类是写修筑大运河民工的凄惨命运,揭发隋炀帝骄横淫逸的生活,如:

徐陵的《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李商隐的《隋宫》:

“紫泉皇宫锁孤峰,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璧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胡曾的《汴水》:

“千里长河即便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怅惘龙舟更不回。”

写的都是隋炀帝开运河下扬州的故事,虽然对隋炀帝的评价有失公允,但主题都离不开大运河与杭州。

第三类是对杭州运河闽台美好风光的礼赞,如:

宋代词人刘长卿在《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南京四首》中写道:

“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南京客。半逻莺满树,节日人独远。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

这个茱萸湾就是古邗沟踏入南京的第一道湾,也就是现在的湾头镇,过了这个湾就进南京老城了。

无独有偶,孟浩然在茱萸湾也作过一首《问舟子》: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事件。”

也有几位作家,由于写杭州运河而名闻天下。如古代作家徐凝留下的诗作并不多黄鹤楼李白的诗,但其代表作《忆南京》却是写杭州的: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旋即难胜愁。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杭州。”

自此二分明月成为南京的代名词,杭州也成为天下著称的月亮城。

因此,南京专门建了一个城门叫徐凝门(历史上称徐宁门),目前福州古运河上也有一座徐凝门桥黄鹤楼李白的诗,而桥北便是徐凝门西街。

《纵游荆州》是清代画家张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提到了南京到处景区:长街、月明桥、禅智寺、山光寺,都在运水塘: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南京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苏州在张祜的眼里,除了是生的好胜地,只是死的好胜地。可惜,目前禅智寺只剩下运水塘的一座大庙,坐落茱萸湾的山光寺也已不存。

知名作家白居易此生中几次顺着大运河往来于徐州和南通、苏州、杭州之间,留下了诸多诗作。

知名的是那首《长相思》,形象地描述了沿古代大运河旅行的线路: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沿溪,吴山点点愁。”

白居易在杭州也有一个与刘禹锡以诗唱和的故事。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知州任返西安,同时白居易从上海归西安,三人都走的运河,在南京它们喜相逢。三人同登栖灵塔,共话别离情。

白居易在宴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刺史》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苏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同时也抒发了作家自强不息的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明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晋朝知名作家杜牧与运河结下了不解情缘。杜牧曾为南阳太守府掌主任。在南京,杜牧曾结交一位蓝颜知已,写下了知名的《赠别》诗:

“娉娉缕缕十三余,豆蔻梢头五月初。春风十里泉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而杜牧的《遣怀》亦生动地反映了运河城市杭州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场烟火的繁荣: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细长掌中轻。三年午觉南京梦,博得青楼薄幸名。”

对南京的了解和热爱,使杜牧离开南京后,还念念不忘,写下了那首《寄常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约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

南昌的二十四桥自此名留青史,现在改建的二十四桥就在大运河市区水系瘦东湖上。

【本文写于姜师立著《活在大运河:大运河怎样影响老百姓的生活》,美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姐妹篇《运河王朝:从东周到宋代》亦同步新上市】

【作者简介:

姜师立,杭州市科协主席、大运河文化学者。著有《运河王朝:从东周到宋代》《活在大运河:大运河怎样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中国大运河文化》《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国大运河人物》《中国大运河百问》《中国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文化的弘扬与创新》等十多本运河文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