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苏轼 赤壁赋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是声音

2023-07-09 09:12:22
苏轼说:“您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吧?苏轼更多地继承了庄子“齐彭殇”的观点,也就是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寿命无所谓长短,只要能享受自然的赐予,尽情玩赏风月,就够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苏轼 赤壁赋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是声音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刹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深山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修竹翻译

苏轼说:“您也晓得那水和月亮吧?溜走的像流水,而从未真的流走;有圆有缺的像月亮,而最终没有多也没有少。大约是由于从变化的视角来看,这么天地都没有刹那间不变的;从不变的视角来看,这么万物和我都是永恒的。而又有哪些可佩服的呢?即便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主宰。倘若不是我所有的东西,但是是一分一毫也不拿。只有江上的清风,和乡间的明月,眼睛看到的是声音,耳朵听到的是景色,取得它不会有人严禁,使用它不会竭尽,是造物者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了。“

顾客欢喜地笑了,擦洗杯子,再次用膳。菜肴水果都吃完了,杯子和碟子一片狼籍。在船上相互枕着睡觉了,不晓得天早已亮了。

修竹赏析

明天我们谈到了“客”的担忧,也就是苏轼心中另一个自己的担忧——像曹操这么伟大的英雄毕竟尘归尘,土归土,即便我们很多普通人呢?

在这一段中,苏轼用自己的方法劝说自己,不晓得能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寄蜉蝣于天地”讲生命的时间短,“渺沧海之一粟”讲生命的空间小,这是“客”愁的核心。

而苏轼用“相对”的观点,探讨这一问题。假如站在变化的视角,月球的46亿年和人生百年,都不过是刹那间;假如站在永恒的视角,则万物与我都是不死的。

虽然这些观点并不稀奇,就是典型的“齐彭殇”。

庄子的观点很复杂,既有“齐彭殇”又有小大之辩,例如《逍遥游》里说,上古槐树把八千年当作一个夏天,彭祖活八百岁即使长了,而普通人才不过百岁。

而王羲之说:“齐彭殇为妄作”,意思是说人和人寿命的差异是明显的。

苏轼更多地承继了庄子“齐彭殇”的观点,也就是从相对的视角来说苏轼 赤壁赋,寿命无何谓粗细,只要能享受自然的赐予,肆意玩赏风月,就够了。

修竹链接

戊寅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荡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纹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苗条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游荡于斗牛之间。寒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愕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升仙。

然后喝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长笛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缕缕,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扁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艺人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汉,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襄阳,下江陵,顺水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河,横槊作诗,固半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类而友麋鹿,驾一叶之小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黄河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何哉骤得,托遗响于愁思。”——苏轼(《赤壁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苏轼 赤壁赋,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