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蒙古记忆)《桃花溪》: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2023-05-13 17:16:10古籍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蒙古记忆)《桃花溪》: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桃花溪》唐代:张旭

隐约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快艇。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沙田何处边。

译文

一座高桥隔著云烟出现,在岩体的西畔打听渡轮。

桃花经常随着流水飘荡,桃源石台在沙田的哪边?

注释

桃花溪:水名,在四川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底积石或河边突出的岩体、石堆。军舰: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句子。

尽日:经常,整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石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壮阔的风景和作者对渔人的打听,抒发一种渴望世外桃源,追求美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闽台多桃林,初夏时节,落樱绚丽,河水烟霞。相传唐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儿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但是不一定是指这儿,但却暗用其唯美。此诗构想吟咏,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乡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亘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如同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古朴、神秘,令人朦迷蒙胧,如入仙境。在这儿,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如同垂挂一道薄纱帏幔。隔著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倍感一种迷蒙美。“隔”字,使这两种景色交相辉映,溶成一个美术整体;“隔”字还预示出作家是在远观隐隐飞桥隔野烟,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发觉了。

下边画近景。近处,水底显出陡峭岩体,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民在轻摇,风景幽美明丽。“石矶西畔问军舰”,一个“问”字,作家也自入作图之中了隐隐飞桥隔野烟,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作家眺望在古朴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商船出神,迷蒙间,他虽然把眼前的渔人当做当初当初踏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船只”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些心驰向往的情态。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亮的河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桥头的哪些地方呢?这儿,桃源洞的曼妙风景,是从审问中虚写的,作家迫切渴望而又倍感无望难求的心情,只是从审问中含蓄含蓄地透漏下来的。

七言律诗篇幅短小,要做到心曲绵长,唯美深沉,不仅讲求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想的精妙。张旭作为汉唐的一位五绝名家,是很擅于构想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于是用问讯的方法运实入虚,构想布局相当独特精妙。作者的画笔又平缓直率,对景色不作冗长的描写,不铺设艳丽艳丽的色调,对《桃花源记》的唯美也利用得清雅自然、蕴藉不觉,因而造就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古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