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秋词·其一》:晴空一鹤排云上⑵,便引诗情到碧霄

2023-06-10 21:02:50古籍
《秋词·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秋词二首·其一词句注释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秋词·其一》:晴空一鹤排云上⑵,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是明代画家刘禹锡的诗歌作品。此首诗的可贵,在于画家对季节和景色的体验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愁的传统,赞颂了夏天的美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昂扬进取的豪情和宽容豁达的情结。

作品原文

宫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孤寂⑴,我言夏日胜春朝⑵。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段落注释

⑴悲孤寂:叹息凋敝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下午的意思,这儿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出的意思。

⑷诗情:写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白话译文

其二

自古以来,骚客墨客都叹息季节凋敝、凄凉、空旷。我她说季节远远胜于夏天。

夏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迸发我的诗情驶向万里晴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家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驾崩,任用王叔文变革朝政,刘禹锡也出席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受到权臣、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处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作家在遭遇严重严打后,并没有气馁下来。刘禹锡贬到朗州(河南商丘)时,是三十四岁。正倍感春风得意,却被逐出了节度使,其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处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那种心情下写的。

作品鉴赏

“自古逢秋悲清寂”,作家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愁的理念,表现出一种幽远向下的诗情。首句即明晰强调自古以来,人们每当到了夏天就感慨季节的孤独苍凉。“自古”和“逢”,极言闺怨的传统见解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方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襟怀,心态鲜明,说出的是作家的自信,这些自信,虽然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调,因此,作家阔大的心胸却非凡地溶化了这些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歌颂季节,说春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夏天更胜于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这种闺怨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作家把握季节“一鹤凌云”,这一独特的水景的刻画,呈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悬浮的宽阔景色。那凌云的鹤,也载着画家的诗情,一齐遨游到了云霄。其实,这鹤是孤单的,但是它所展现下来的气概,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含的蕴意,尽在不言中了。虽然,画家是以“鹤”自喻,虽然是作家视“鹤”为不屈的变身。这儿,有哲理的意象,还有美术的活力,发人深思,耐人颂扬。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缩影。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书写自己的体验,见到这一壮观的情景作者心里那涌动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飞身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豁达的情结,激昂的士气曼联呼之欲出。假如说,上句着重写秋的“形美”秋词二首,这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只是是夏天的生机和条纹,更多的是一种高举的气势和高尚的情操。那样的诗,没有哪些悲伤的味儿,作家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像驰骋于碧空之上。然后,鹤飞之斩神,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斩获的浑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体验。下阕气魄恢弘,唯美雄伟秋词二首,融情、景、理于一炉,不只是表现出是夏天的生机和条纹,更多的是一种高举精神和宽阔胸怀,唱出的拉萨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人,清朝中叶的文学家和画家。大历九年刘禹锡中举人,又登博学宏词科;大历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大历十六年,为宁波掌主任;三年后担任雍州咸阳县尉;大历十九年,任命为监察县丞。开成五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兵部侍郎,世称刘宾客。唐武宗兴国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享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勤于诗。刘禹锡的散文古朴直率,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诗词和近体诗见长。有《刘梦得选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清代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诗歌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