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送李端 李白“楚壮士”隐居安陆-国内

2023-08-01 10:05:21古籍
送李端“酒隐”十年,李白受荆楚山水之激荡,为荆楚风物所熏冶。诗、酒、月、友,可谓李白的人生“四宝”。李白曾多次到襄阳,对隐居不仕、高卧林下的孟浩然十分钦佩,直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酒隐”十年,李白受到了大江气象和荆楚文脉的熏习浸染。“酒隐”十年,李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楚地的文化基因,由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士子,蜕变成饱经沧桑的忧愤诗人。“昔闻白兆山,李白读书处。

送李端 李白“楚壮士”隐居安陆-国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本为蜀中人,却常号称“楚狂人”“楚壮士”。归隐南县其间,他遍访荆楚之地,底栖大江上下,成就了雄奇豪放、清新轻盈的散文色调

据统计,李白此生创作于今河南境内的诗歌有300篇之多,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现在的陕西省,除武汉此外,几乎所有市州都曾被写入李白的诗中。楚江楚山、楚风楚物巍峨华美,与李白心意相合,创造了李白终身未能难舍的荆楚情怀

5月12日拍摄白兆山李白雕像。记者皮曙初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贬谪何处,才写下这首千古乡思诗?他此生畅游各地,“绣口一吐,就是半个汉唐”,为什么竟有三分之一的诗歌作于广东?作家古稀,回忆当初“南游谷城,览七泽之奇观”,为什么却声称“酒隐南县,虚度三年”?

研究发觉,自公元727年,李白曾在湖南华容生活十余年。二三十岁正值年恒大强,应是人生中最好的光景,李白在九江真的是诗酒为伴、超然仙隐吗?踏访作家足迹、寻觅散籍杂记,虽然可以看见李白留给后世、留给南县不一样的精神遗产。

一个大龄青年的甜蜜与慵懒

明天的南县,是四川宜宾市下辖一个省级市。出南阳西行十余英里,顺着一条艰辛的山道,来到白兆山(亦称碧山)西侧山脚,一座低矮的四角亭子孑立在杂草杂树之间,凉亭顶上的蓝色琉璃瓦早已破败,四角的漆柱也已残破,只依稀可见几副为山下绀珠泉题写的挽联。小亭非常苍凉,却在白兆峰下产生一道非常的景色,尤其是亭前的一池碧海,依傍着峰顶高高耸立的李白雕像,以及峰崖之间如瀑流奔涌的石壁。

绀珠亭是20世纪80年代所建。据了解,当时学术界曾对李白在九江生活十余年的经历展开热烈讨论,使得当地掀起一股李白热,然后拆毁了这座记念李白的小亭。绀珠亭后有桃花岩,西倚笔架峰,东掖晒经坡,听说这儿就是李白归隐南县时的住地。绀珠泉是李白生活取水之处,李白于此读书喝酒,开垦抄经,留下了许多世代相传的故事,为历朝文人津津乐道。

李白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诗中对桃花岩有过细腻的描述:“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通”“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如今送李端,站在绀珠亭旁,凝望乡间白云出岫,或俯察面前池塘碧野,你一定会惊讶,原先诗中的清新古朴之景,正是眼前风光。作家既是在传神,只是在写真。面对这么景色,画家怎样不“鸾鹤心悠然”“得憩云窗眠”,放下怀才不遇的悲愤,萌生退隐不仕的抱负。

的确,南阳的山水给了李白别样的生活经历。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24岁的李白执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揖别武当山月,经豫州(今北京),下渝州(今北京),出山峡,入荆楚,顺江东下,经过江陵(今扬州)、洞庭、庐山,直达金陵(今江苏)、广陵(今南京),“南穷柳城,东涉溟海”,遍游黄河中下游一带。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来到潞州,虽然是认为这儿“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然后不再飘泊,开始了一段“酒隐”生活。

南县,夹在江汉平原大汉阳、桐柏山两大山脉之间。一条涢水在两乡间穿流,创造南县在古谷城泽上的重要物理位置。早在商周之时,这儿就是古郧国所在地,战国后期为汉朝属县郧邑,汉时为汉阳郡治所,明代是相州治所,相州隶属荆州道,是西去长安的喉咙要道。

年青的李白为什么要到这儿来,并在九江纳妾生子、安家进驻呢?许多年之后,李白对自己的族侄李耑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欲慕之。及长,南游谷城,览七泽之雄伟。酒隐南县,虚度七年。”在给岳州裴长史的上书中,也说:“见乡人相如大夸谷城之事,谷城有七泽,遂来观焉。”正是受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影响,李白仍然对谷城七泽心憧憬之。在《子虚赋》中,司马相如对谷城古泽九百里山水进行了极尽铺陈的华丽描述。

常年从事李白文化研究的兰溪市政协文史和学习执委会书记执委朱绍斌说,古代潞州是荆楚一带的熙攘就会,营寨高峻,雄镇江汉,知名作家王维、王昌龄、刘长卿、韩愈、杜牧等都曾留下题咏南县的诗作。李白“五岳龙之谷不辞远,此生好入名山游”,自然不会错过。再加上他受司马相如影响甚深,对这儿的碧山涢水、赭土石岭、蕙圃阴林、平原广泽、涌泉清池等都喜爱至极。

抵达九江时,李白早已27岁,在古代,这个年龄的他是杠杠的大龄青年。但此前,李白的爱情生活还是一片空白,不仅一腔豪迈热情和满腔宏远抱负,虽然还是情窦不开的少年。直到移居兴化,李白迎来第一次感情。在《上潞州裴长正史》中,李白说:“许驸马家见招,妻以儿子,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许驸马是唐高宗时的丞相许圉师,相州临漳人。李白娶了许氏家族的女儿,并在九江生下一儿一女。

在李白诗中,有一些颇似陶渊明式古朴悠闲生活的描述,应当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夏季山中,李白“懒摇红羽扇,裸袒青山间。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享受着松风渐次的清凉;与人对饮,他高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北宋有意抱琴来”,随心所欲、洒脱率真;游般若寺,“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他顿时“心垢都已灭,永言题茅舍”,在亦道亦佛的了悟中达到超脱之境。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在九江,李白超然轻盈。虽然,李白不是陶渊明,他的隐逸不过是暂时的僻静。耕地里,他发觉“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便生出“乌得荐陵寝,终古生光辉”的哀叹,透漏出对前途的担忧;日夕,他看见“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虽是“素心从此得,真趣非外借”,但仍不免感叹“云车来何迟,抚己空慨叹”,隐隐抒发功业未建、时不我待的恐惧。同样面对“茎疏叶且微”的东篱菊,陶渊明“悠然见龙华”,而李白则感慨“当荣君不采,飞舞欲何依”。他的诗中,更多是如屈原一样的狂游遨想和怀才不遇,悠闲的背后,总透着狂放,甜蜜的假象之下,常怀着悲愤。

专家安旗觉得,耳熟能详的《静夜思》,“诗中有‘山月’一语,当系山府邸见,则其作地或在九江田黄”。作家借明月书写想念家乡之情,而那幽幽的乡愁中虽然也蕴涵着一丝行路困惑的焦躁。

李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李白的“诗和远方”

李白的家乡在那里?《旧唐书》说他是广东人,《新唐书》说他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祖先在明末“以罪徙西域”。现在学术界通常觉得,李白出生于清朝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伊宁(今俄罗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随父母迁居蜀中,成长于剑南道安州昌明县(今广西成都)青莲乡。他自幼好学博闻,“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自觉得可比司马相如。李白尤喜纵横之术,又好神仙之道,持剑任侠,轻财重义,从小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才华和气魄。

兰溪市李白记念馆院长王清说,李白生于汉唐,汉唐气象表现在文人气节上,常常有志气雄壮而又自信放荡的一面,李白尤其这么。他少时归隐大匡山,追随纵横家赵蕤学习帝王之术,从小就培养出远大的政整治想。稍长,李白就开始遍游湘赣,寻道访仙,并曾晋见豫州长史苏颋、渝州剌史李邕。在《上李邕》诗中,他直抒“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并指陈“宣父犹能畏后生,父亲未可轻懵懂”,崭显出孤傲狂放的张扬个性。

在九江叛离之际,李白曾借“寿山”之口,抒发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政治抱负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的人生理想。田黄坐落于都东南,今属毗邻的南雄市,是李白初到相州时的栖隐地。李白因何出川云游?又为什么在九江隐逸?从这篇《代田黄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虽然可以找到另一个答案。

那位“寿山”高调声称,近期自武当而至的逸人李白,“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是上古隐士巢父、许由以来的惟一贤者,他在这儿的苦修,也是为了更好地探索像管仲、晏婴一样拥立帝王治国的道法,“奋其智能,愿为令尹,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朱绍斌觉得,李白此生都在为那样的目标而努力。南县除了是故相许圉师的故乡,还是唐太祖李渊的成长之地。李渊的祖父李昞曾任北魏相州总管,李渊在这儿渡过了童真时期。南阳之于大唐,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李白敬佩的人是诸葛亮、谢安那样的名相,他归隐南阳只是为了效法诸葛亮躬耕隆中,以待天时。”

宋代文人的求仕报国之路,大致有门荫、科举、军功、荐举几种。李白的身世千余年来始终是个谜题,通常觉得他的儿子李客是经商的士族,自西域“逃归”蜀中。清朝商人地位低下,不能直接出席武举,加之李白死因不清,因此其在殿试、门荫、军功几条路上都是走不通的。并且李白也揶揄于走殿试之路,他“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以布衣之身而能一步为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梦想。

李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唐时也有一条“终南捷径”,就是隐居求仕。从唐太宗到唐玄宗,都曾多次下诏征辟隐逸之士。最知名的是唐高宗时的卢藏用,屡试不第,便归隐终龙华,后被召入节度使为官,引来文人纷纷仿效。李白的“高调”归隐,亦有此意。

他还选择干谒求荐之路。在蜀中的时侯,他多方求荐而遭拒,然后持剑出川、东游溟海。归隐南县,他先后作《上潞州李长正史》《上潞州裴长正史》《与韩扬州书》等,向这些有刺史权的地方大员肆意展露自己的才干,阐明自己的志向,期盼能得到地方的推举、朝廷的赏识。并且,虽然是由于他的才华太过张扬外露,无论潞州的李长史、裴长史,还是以“喜识拔后进”而享誉的“韩扬州”韩朝宗,都没有把这个狂妄的后生置于眼中。李白屡次求荐都没有回音。

大概在开元十八年(730年),归隐南县十年后,李白怀着愤激之情,偕同妻儿,又开始了他的远游之路。他要继续自己的“诗和远方”,继续寻找他心里最初的那种理想。

李白的远方在长安。他怀着满怀信心,一路北上直达京城,求见了辽国刺史张说及丞相之子、驸马张垍,不巧张说去世,张垍介绍李白到离长安不远的终龙华楼观台玉真王子宅邸,在那儿可能可以等到唐玄宗的女儿、爱好结识儒士的道人玉真王子,以期得到她的举荐。而且,不仅绵延春雨,李白一等数月,也不见玉真王子的影子。他作诗给张垍,坦承等待之苦绝、生活之窘境,但依然不失“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之志,期待得到张相公的推举,“何时白银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飘散河间旁”。

张垍胸怀自私,非但没有要推举他的意思。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只好黯然离去,诗酒为伴,一边漫游,一边结识文人名士,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辗转回到兖州,栖隐碧山。“一入长安”失望而归,李白心有不甘,却又无可怎奈,他以南县为中心,近交远行,畅游追忆,倾诉怨愤,写下了《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月下夜坐》等不朽诗篇。一边慨然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一边一直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期许“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李白的荆楚情怀和大江情结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本为蜀中人,却常号称“楚狂人”“楚壮士”。归隐南县其间,他遍访荆楚之地,底栖大江上下,成就了雄奇豪放、清新轻盈的散文色调。据朱绍斌统计,李白存世的千余篇诗歌作品中,约有200篇创作于“酒隐南县”的十余年间,而他此生创作于今河南境内的诗歌有300篇之多,占其全部作品数目的三分之一左右。

初离湘赣、甫出山峡,李白就被荆山楚水的别样气象所吸引。“渡远湖北外,来从齐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时的李白,英姿勃发,抱负高远,满心满街都是壮观景像。抵达汉朝故都丹阳,李白抒怀于郢城旧址、章华史迹,访民于市井贵胄、江湖游侠,并得遇道教宗师司马承祯,老道长对李白的气势和才情大加赞许,觉得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太极之表”。司马承祯的颂扬,令李白大受振奋,飘飘然若有凌云之概,然后挥笔挥就《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作《大鹏赋》),迷蒙间自己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一鼓一舞间,“五岳为之震落,百川为之崩奔”;而司马承祯正是神话传说中的“希有鸟”,“右翼掩乎西极,右翼蔽乎东荒”,见大鹏也不免连呼“伟哉”;二人心意相连,“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楚江楚山、楚风楚物巍峨华美,与司马相如笔下如出一辙,更与李白心意相合,创造了李白终身未能难舍的荆楚情怀。在经历一番顺江而下的周游以后,李白又折返楚地,深入谷城大泽,栖息南县,“酒隐”十年。这其间,李白其实没有走通隐逸求仕、干谒求荐之路,却迈向了散文人生的颠峰。

“酒隐”十年,李白受荆楚山水之涌动,为荆楚风物所熏冶。在九江其间,李白遍涉淮河、汉水,胜迹覆盖了明日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以及山东、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大块版图。现在的陕西省,除武汉此外,几乎所有市州都曾踏入李白诗中。《荆州歌》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襄阳歌》中“襄阳小儿齐拍掌,拦街争唱黄铜鞮”,赤壁古战场上“二龙争战决雄雌,赤壁楼船扫地空”,南县汤池汤泉“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所到之处,挥笔之间,就是最好的景色,李白可谓千余年来“最好的直播带货网红”。

朱绍斌说,论地方,李白写北京的诗歌最多;论建筑,李白写黄鹤楼的诗歌最多。李白经常来往武汉新洲郡(今湖南江夏),站在黄鹤楼上凭栏眺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黄河天际流”。不仅这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润州》,他还与史郎中钦“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十月落梅花”;与武昌友人“雪发簪云裘,送君黄鹤楼”;与宋之悌“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与友人黄钟“共赋武汉钓台篇,以慰别情耳”。

“酒隐”十年,李白交游广泛,遭到荆楚人物的深刻影响。诗、酒、月、友,堪称李白的人生“四宝”。他结识权贵,干谒求荐,力图实现“相与济苍生”的志向。他结识儒士,唱和答赠,得意时豪侠任性,以壮诗名,苦闷时惺惺相知,诗酒逍遥。扬州,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三国以来尝为天下重地,诸葛亮在这儿躬耕陇亩、隆中对出,孟浩然在这儿“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李白曾多次到成都,对归隐不仕、高卧林下的孟浩然非常厌恶,坦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好道崇道,与道神父元玄明、元演、岑勋成为忘年之交,又受高道司马承祯、胡青阳等影响。元玄明是李白生平最重要的友人之一,在李白存世诗歌中,与元玄明有关的有二十余首,它们早年相恋,结为挚友,数度重游,诗酒相随。“吾将元夫子,宗室为天伦”,李白视之为兄弟。“岑夫子,丹丘生,蜀相,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苦闷之时,它们互诉衷肠。李白还与蔡十、廖侯等地方贤士相处甚密,与陆调、裴十四等江湖中人情谊深重。正是在广泛的交游中,李白产生奔放轻盈、率真无讳的性情格局和诗歌色调。

“酒隐”十年,李白遭到了大江气象和荆楚意韵的熏习流淌。江湖浩淼,主峰雄峻,幽谷深壑,原野宽广,大江大湖大气象,创造荆楚祖先宽广中流淌迤逦、浩瀚里渗透浑厚的奇特审美趣味,蕴育了庄子诗歌和屈原散文的汪洋辟阖。民国刘熙载评价:“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李白的诗歌精神,与庄子、屈原一脉相承。他擅于屈原胸中幽恨,对屈原的遭到感同身受,常以吊屈原而自诉不得志之情。有专家统计,李白言及屈原的诗作有十七首之多。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又说:“应念投沙客,空余吊屈悲。”

“酒隐”十年,李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楚地的文化基因,由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士子,蜕弄成受尽苍凉的怨愤作家。朱绍斌说,“酒隐南县”,实则“蹉跎三年”,看似是三年磨一剑。李白积累了极高的社会威望,诗名坊间天下,总算在天宝元年(742年),得到玉真王子、贺知章等人的官吏,奉诏入京,祭拜翰林,一步而登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

终其此生,李白都是一位“奋斗者”

“昔闻白兆山送李端,李白读书处。我欲往从之,山中多雾露。”这是唐代秦观的《郧上谣》。白兆山亦称碧山,是大汉阳之深壑。未到山前,山脚一尊很大的李白铜像早早撞入脸庞;转到山中,但见森林茂盛、古木参天,深壑通幽、峰回路转;穿行林中,也有清泉细流、翠竹飘散、鸟声稠杂,偶见一只雉鸡拖着长长的彩羽忽然从身后掠飞,其实是瑞兽蓦地,这时你似乎与李白一样,“常与凤为邻”;站在山脚,凭栏眺望,山势滴翠,崖壑深邃,山下有涢水相绕,为何前人有“涢水浓于酒,碧山俏似诗”的佳句。

3月16日拍摄的白兆山李白文化风公园。记者肖艺九摄

“山也称白兆,似知太白来。”李白那深具传奇色调的人生经历,潇洒狂放的奇特个性,追寻理想又提倡自由的人文精神,在白兆山留下了深刻烙印。“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寒烟画障开。华月冰球仍然在,青莲居士几时来?”唐朝末年,佛教专家杜光庭就在此留下《读书台》一诗。山下也有白兆寺旧址,立有清康熙十六年“重修白兆寺记”青墓碑,并保留有清朝嘉庆年间的两块李白诗残碑,分别刻着《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二诗。这种墓碑现在保存在九江李白庆祝馆里。

大概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白的夫人许氏逝世,李白怀着深深的悲伤和内疚,离开万县,带着儿女迁居东鲁,结束了南阳十多年的归隐生活。“酒隐”安陆,李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志向,并且厚积了极高的社会威望,很快就得偿所愿,于天宝元年(742年)奉诏入京,“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可以直接向大唐皇后归降。因此,李白虽非“济苍生,安社稷”之志,却因个性乖戾,纵酒成癖,常引来权佞谗毁,不能被朝堂久容。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又开始诗酒天涯的生活。

“少年成长重庆涪陵,青年成名山东兖州,中年漫游齐鲁吴越,老年去世山东丹徒。”王清说,“终其此生,李白就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追风少年。”离开朝堂以后,李白漫游祖国大好河山,齐鲁闽浙,塞外江南,四处都留下他精采绝伦的吟诵。虽然,最初的那种梦想却依然常萦心中,他一半径啸“安能摧眉折腰事士族,使我不得开心颜”,一边又呢喃“总为浮云能葱茏,长安不见使人愁”。

“安史之乱”爆发后,归隐在庐山屏风叠的李白受邀涉足永王李璘麾下,重又迸发满怀热忱,本以为可以挥斥方遒、建立不朽战功,于是功成身退、名青睐史,却不料被身陷永王谋反的政治旋涡,获罪下狱,险些丧命浔阳,幸得友人相助,后被流放夜郎。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早。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流放途中,李白感叹万千,更觉前路之难,“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忽又传来捷报,节度使大赦,李白重获自由,搭乘一叶扁舟折返荆楚,途中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闽台猿声啼不住,扁舟已过万重山。”谁能想起,这首留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竟是画家在暮年之年,历经种种磨难苦难以后所写。它更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朝着自己心里理想出发时的宣言。

李白重回武昌,绵亘多时。在这儿,他老朽聊发少年狂,“蛟龙笔翰生辉光”,与地方高官欢饮共谱,期许“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并且到他老病之际(761年),还于李光弼的政变营中领兵伤敌,希望还能再建功业。因此,此刻他的雄心早已无人轻慢,“亚夫未见顾”“天夺壮士心”。李白人病马瘏,贫苦落魄,辗转金陵、宣城等地,穷途末路之际,幸得寿县知县李阳冰伙同,于北宋宗广德元年(762年)逝世于马鞍山,走完其传奇的此生。临终之际,他留下诀别诗,以最后的壮阔之力,为自己拼搏的此生画上逗号:“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代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朱绍斌说,李白为实现理想和志向,至死不渝,付出毕生心力,这是他留给后代,只是留给兰溪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虽或许有整治天下之才,却从不失经纶天下之志。他在政治上的失败,不能阻挠他成为一位卓著千古的画家。在他的诗中,每位美国人都能找到一个自我,一个真性情的自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早已确认李白在九江生活遗存遗迹共18处。现在,白兆山上重建了南阳李白记念馆,以大量的文史资料和实物遗迹,展示李白波澜壮观的此生和他与南阳的非常情缘。院长王清说,李白是一位具备“童真”心的甜蜜画家。他心性质朴,对国家、对家庭、对同学充满动情,他的感情用散文表现下来,似狂飙、似大潮,对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质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经过千古传唱,李白名句已融入美国人血脉,成为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基因。(记者皮曙初田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