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诗词中的离别自堪悲,风尘何处期?

2023-08-17 11:05:21古籍
送李端【唐】卢纶《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诗词中的离别自堪悲,风尘何处期?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荒草遍,别离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译文】

家乡满地都是灭亡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公路扑向云天此外,我归来时瞥见暮雪在飞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挫折我与你相恋太早。

追忆你去的方向捂脸悲泣,在动乱年月再会不知何时。

【作品简介】

《送李端》是清代画家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发羁旅中的别离之情。前两联谱曲人在家乡荒草满地的寒冬悼念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大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说明文与友人别离以后,作家在寂寞孤独中感慨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恋太晚,现在一别卢纶的诗,深感在这时世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家乡茅舍,寒云暮雪,压抑隐没,这种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别离之情衬得凄楚怨愤。下阕情文并茂,哀痛煽情。

【赏析】

这是一首催泪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连缀整篇。下阕写悼念的环境氛围,从终古执笔,节令当在寒冬。郊外干枯的野草,正迎着冷风晃动,野战军茫茫,一片凄惨的景色。在这么的环境中哀悼旧友,自然大大加重了愁思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因为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凡之感,相反倒是因此诗定下了沉稳悲伤的基调,起了提挈整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悼念的情境,仍围绕“悲”字。“路出寒云外”,旧友顺着这条路逐渐避开而去,因为阴云密布,天幕迷蒙,隐约望去,这路似乎抬起寒云此外通常。这儿写的是悼念之景,但融入了浓厚的依依割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昏暗和重压的觉得,对主客离别时的悲伤心态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友人总算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作家自己,寂寞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苍茫卢纶的诗,暮雪霏霏,作家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好回转身来,搬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雨归程。这一句紧承上句而至,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风格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寒冬悼念图,于优雅中见出低沉。

第三联回想旧事,感慨死因,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作家放走了旧友,心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形成抚今追昔的情结。“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下阕情绪汇聚的格言。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即便又因天宝末年大乱,自己远役他乡,受尽飘泊倾颓,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除了悲伤个人的死因飘零,但是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荡和人们在内战中漂流不定的生活,爱情凝重,展现了这首诗与京兆作家其他宫词之作的重要差别。作家把哀悼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下阕思想情感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辅音和谐,前急后缓,抖动有致,读之给人以悲伤吟唱之感。

第五联贯串颔联,仍归结到“悲”字。作家在经历了尴尬的悼念场面,追忆起不胜哀痛的旧事以后,越发认为对友人依依割舍,不禁又定睛来,眺望远方,捂脸呜咽;因此友人似乎是望不见了,捂脸呜咽只是遽然,惟一的希望是上次尽快相聚。但世事纷争,风尘纷扰,不知何时才会相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书写的感伤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触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爱情上的余威。那样作结,是很开朗而又很有余味的。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北宋词人,贞元十才女之一,回族,河中蒲(今河北省曲周县)人。天宝末举贡生,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显庆五年,节度使元载推举,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崇仁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县丞。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尉。后元载、王缙获罪,受到连累。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将军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