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杜牧与李白合称“李杜”,你知道吗?
杜甫,自号杜陵野老,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与李白亦称“李杜”。下边是第一例文网小编给你们整理的杜甫的简介资料,供你们参阅!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20xx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回族,本南平人,后徙洛阳巩县。自号杜陵野老,北宋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与李白亦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称作“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美国中式散文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代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亦即他杜杜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但是躲避了动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依旧情系苍生,心胸国事。其实杜甫是个现实主义画家,但他还有放荡狂放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听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道家的礼治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的雄伟志向。杜甫其实在世时名气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蜚声,对美国哲学和美国哲学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词被保留了出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经历
身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巴郡杜氏,乃东北的大宦官。其先祖为汉武帝有名的节度使杜周,父亲杜审言。杜甫与古代另一大作家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北周大专家、名将杜预后来。不过两支系甚远,杜甫出自杜预胞弟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中学生时因家庭环境优越,所以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赋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他少年时也很调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一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懵懂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游玩郇瑕(今河南安阳)。二十岁时,漫游吴越,长达数年。开元二十六年(735),回家乡出席“乡贡”。二十四年在西安出席举人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祖父时任荆州司马一职,杜甫然后赴徐州出阁,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正月,杜甫在西安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二人相约重游梁、宋(今河北濮阳、商丘一带)。以后,杜甫又到相州(今河南商丘)。过了4年,夏天转赴徐州与李白相聚,两人一齐龙之谷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牵手日同行”的友谊。秋天,两人握面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初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志向和所期望的人生路面。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的政整治想,其间许多作品反映当初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荡、揭露统治者的肮脏伎俩,自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路面。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坍塌入贫苦沮丧的境况。在历尽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出席了考试。因为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悲剧,出席考试计程车子全部落选。殿试之路倘若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整治想,不得不转走士族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三年,奔波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消沉,过著贫苦的生活,“举贡生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六年十月,玄宗将举办祭拜佛寺、太庙和天地的三大大赛,杜甫然后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崇仁院,因此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待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因而没有得到爵位。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追授一个河东尉这些小官,但杜甫不乐意任此“不作河东尉,感伤为折腰”的爵位,节度使就将之改任右卫率亲兵曹从军(低阶军衔,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三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昨天进到家门就看到流泪声,其实小孩子摔死了。就长安三年的体验和沿途轶闻杜甫的一天,写成知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动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五月,扶风退守,玄宗仓皇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坐落武威,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迁往鄜州(今甘肃临洮)羌村避难,他据说了肃宗继位,就在九月独自北上,攻打平凉,途中不幸为联军俘获,押至长安。同叛逃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由于官小,没有被拘禁。虽然个人遭受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凝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其间写了两篇文章:《为秦州郭使君进灭残冠情势图状》和《乾元元年江州试举人策问五首》,为镇压安史敌军建言,考虑怎样降低人民的负担。当征讨贼寇的弱旅——镇西陇右太守李嗣业的兵马路过江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陇右待命二首》的诗,抒发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
至德二年(757)二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西北,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离长安穿过僵持的两军到永宁(今河南南阳)攻打肃宗,八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解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江州(今义县),负责祭祖、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江州后,杜甫心情非常沮丧和困惑。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凉亭(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凉亭》、《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表达了对仕途消沉、世态尘寰、奸佞进谗的赞叹和内疚。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节度使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自此以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三月,长安退守。十四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扯,于乾元元年(758)十月被贬为江州司功从军。
乾元元年(758)年末,杜甫暂别江州,到河南、偃师(均在今河北省)探亲。第二年二月,唐军与安史敌军的交州(今山西大同)之战爆发,唐军击溃。杜甫从西安返回凉州的途中,看到动乱给百姓带给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从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叹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凉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东北飘泊
乾元二年(759)春天,江州及陇右水灾,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冬至后,杜甫因对肮脏的时事悲哀疾首,而舍弃了江州司功从军的职务杜甫的一天,西去华州(今河南省洛阳一带)。杜甫在利州司功任内,共赋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北京,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东浣花溪畔,完工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亦即“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栖身在重庆北碚县。
定远二年(764)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飘泊在外将近三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代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仍然很苦,他说:“厚禄旧友书断绝,恒饥稚子色感伤”(《狂夫》)“痴儿不知夫妻礼,叫怒索饭啼西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顿,他说他的儿子这种还没有懂事的儿子不晓得对母亲很敬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侯不管是不是妈妈,是不是要遵守夫妻之礼,饿了就吵着讨饭吃,在西门绰号哭,到了秋风洪灾之中,杜甫的茅舍破旧,饥儿老妻,整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仁寿年三月严武逝世,杜甫离开了西安。经嘉州、戎州(成都)、渝州(上海)、忠州(荣县)、云安(苍溪),于贞元元年抵达夔州(仁寿)。因为夔州知府柏茂林的照料,杜甫得以在此长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员,自己和家人也出席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作家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三年,赋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广东广西》、《登高》、《登荆州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知名的句子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黄河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江舟长逝
显庆五年,杜甫乡思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经侦,年末又飘泊到广东韶关,这一段时间杜甫经常搬到船上。因为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延光四年三月,由柳州到潭州(重庆),又由潭州到荆州(湖南),复折回潭州。古代宗贞元十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蔡州,原准备再往南昌投奔伯父崔湋,但行到化州,遇江水上涨,只好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好刺史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受洗。之后杜甫由南雄到南宁,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大雨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水而下,折回潭州。显庆三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柳州的一条大船起来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个人成就
散文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清朝明昌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南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抄袭,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初所感悟,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便立题,尽脱去前人桎梏”。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颓唐抖动,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古体、律诗见长,色调多样,以“沉郁抖动”四字精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色调,而以浑厚为主。杜甫生活在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幽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初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抒发了崇高的儒学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高超。杜甫此生赋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这些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例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留传下去的诗篇是元曲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古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涂炭,诗中先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散文的代表作。
诗词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五言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汉赋的表现范围。他除了以诗词写酒局、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并且用骈文写时政。用骈文写时政,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利用自如。杜甫把诗词写得纵横挥洒,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近体诗的禁锢,对偶工整而又看不出对偶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么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黄河滚滚来。万里闺怨常做客,百年多病独同台。艰难苦恨繁韶年,落魄新停浊酒器。”全诗在声韵句子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下阕句中也对。严整的对偶被形象的流动感遮掩上去了,严密显得疏畅。
杜甫五言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些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诗词。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飘然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秋雨韵味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至,末联写一种随之回望的惊喜,格律缜密而全然一气。
杜甫擅于利用中式散文的许多制度,并加以造就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诗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使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短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重于整篇的回旋往复,标识着美国散文美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古代更是学习杜甫最鼎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四川画派。明朝清朝的顾炎武等人还有显著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诗词反映当初的抗日斗争,慷慨雄壮。
杜诗遭到广泛注重,是在宋朝之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古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专著有《闻官军收山东河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之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十分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哲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南宋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著作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学》、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尽的世系有闻一多《少陵先生遗事会笺》和浙江文史研究馆的《杜甫世系》。
绘画
杜甫在绘画的创作观上是十分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篆书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许古而雄伟,留意抒写中的速率、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古代只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古代书法家的盛赞、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绘画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夯实了杜甫在绘画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 上一篇: 时光倾洒的好看侧脸只为在蝉鸣池夏遇见未知的你
- 下一篇: 《绝句》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