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李白的诗篇为后人所歌颂!
李白的诗词鉴赏
作家李白在当初的年代,才华逼人。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儒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祭拜。他的诗篇为后代所赞扬,下边小编整理了李白的散文鉴赏,供你参考!
李白的散文鉴赏1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代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赏析】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或许有误。按照诗的内容,联系古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定稿,选自青年时代。或许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绘制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表达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志向。之后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磨难,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为此志气低落,大鹏的形象,依然经常激励着他努力腾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出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中是一个带着甜蜜色调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变身。他有时并且感觉自己就真象一只大鹏正在腾飞,或正打算腾飞。但如今,他认为自己这么一只大鹏早已飞到不能再飞的时侯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凄凉的《临终歌》。
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翼远举啊,震动了三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怨愤,乏力飞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或许隐富含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旁边。“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遭到磨难,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作家的实际遭受去理解,这两句就变得既有形象和魄力,又不切题。它给人的发觉,有点象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冷寂而又感伤昂扬的意味,着实震惊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激”是涌动、激励,亦即大鹏其实中天怨愤,但其情韵依然可以涌动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但是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依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很大的影响。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树木,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时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儿“游扶桑”即指到了太后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祛(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或许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或许游到扶桑,也不或许让裤管给树高千丈的扶桑缠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夹住的到底是谁呢?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由于这么,才有这么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代得到大鹏半空早逝的消息,借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妖兽。哀公十四年,秦国猎捕一只麒麟,孔子觉得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杀,十分心痛。但现在孔子早已死了,谁肯象他曾经哽咽麒麟这样为大鹏的早逝而哭泣呢?这两句一方面坚信后代对此将无限感慨,一方面叹息现今之世没有知音,含义和杜甫小结李白此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孤独身旁事”(《梦李白》)十分相似。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藏剑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碑刻铭。李白此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极其执著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此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见,他在对自己此生回顾与小结的时侯,显露的是对人生无比感念和难以才尽其用的深邃叹息。写完此诗,慨然而思,迷蒙间会认为作家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腾飞,那卑微的树枝,毕竟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飞翔,为后代所祭拜。
李白的散文鉴赏2
《襄阳歌》
夕阳欲没溪河西,倒著接(梨)花下迷。
南昌小儿齐拍掌,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翠鸟杓,幼鸟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汤包绿,仿似樱桃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后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西安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明朝羊公一条石,开裂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弋阳自倒非人推。
雍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赏析】
开元十五年(725),李白从西蜀东下。十五年,在山东临清和退职节度使许圉师的女儿订婚。大同离九江不远,这首诗或许写在这一时期。它是李白的醉歌,诗中用男子的心理和目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用更带有诗意的目光来看待一切,思考一切。
诗一开始用了明朝山简的典故。山简攻打成都时,喜欢去习家公园酗酒,经常大醉骑马而回。当初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借酒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接(离),一种绿色贝雷帽。李白在这儿是说自己象曾经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婴儿挡住拍掌跳舞,导致到处的喧笑。
但是李白毫不在意,说哪些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当往腹中倒上三百杯酒。此刻,他酒意正浓,醉态迷蒙地朝四方看,远远看到宿州城外翠绿的汉水,错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樱桃酒一样。啊,这长江若能变作春酒,这么单是拿来酿造的米酒,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作家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旋律,上面还跟随车辆,车上挂着酒杯,载着乐团,奏着倒酒的民歌。他洋洋恬然,突然感觉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节度使李斯不是被秦二世杀掉吗,临刑时对他父亲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凤台(李斯的家乡)西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明朝的羊祜,攻打大同一直游焦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没无闻,使人伤心。”祜死后,扬州人在龟山安葬庆祝。看到碑的人常常哭泣,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现在又有何种意义呢?现在碑也已脱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旁虽非人为之安葬,但也难免渐渐淹没,哪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呢!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肆意享用,酒后以后,象弋阳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洒脱、适意!
诗的尾声,作家再度鼓吹纵酒行乐,指出虽然高贵到能与城口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已经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醉的雍州杓、力士铛(chēng称)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由于画家表现的生活作风其实很放诞,但并不消沉,支配下阕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甜蜜生活的自我欣赏和沉醉。作家用风趣的`笔调,给自己描绘出一个纯真烂漫的男子形象。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十分生动而充满强烈戏曲色调,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汉唐社会生活中生动开朗的一面。
这首诗一方面让我们从李白的醉汉,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遭到一种精神伸展与解放的乐趣;另一方面,它通过紧扣李白所展开的那个活跃的生活场面,能启发人想像生活还或许以另一种带喜剧的色调出现,因而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整篇语言豪放,充分表现出充满个性的诗风。
李白的诗词鉴赏3
原文
吴国曾闻子规鸟,
合肥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结肠一断,
三春五月忆三巴。
鉴赏
写这首诗的时侯,李白已是耄耋之年。他被清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刻正飘泊江南,寄人篱下。
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凉。老来乡思,本是人之常情,毕竟画家老迈得病,然后,浓厚的思乡就袭上了作家心中。
诗是感物而比兴的。楚国曾闻子规鸟,合肥还见杜鹃花。深秋一月,意谓在合肥的李白,认为昏花的老眼里突然撞入一片绿色,仔细瞧,其实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家乡的花吗?作家的怀乡因而被打动了。
在蜀中,每当杜鹃花开的时侯,子规鸟就开始鸣叫了。子规鸟,亦称杜鹃,花与鸟的昵称相似,只是激起作家联想的一个诱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魂魄化成。杜宇自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然后禅位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深秋时节,它就哀嚎上去,鸣声似乎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经常嘶叫得嘴巴淌流血来。此时,作家耳畔虽然回荡了子规鸟的蹄笑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产生自然的对偶,从物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连接中,真实地重现了打动望乡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原本是先看到乐山的杜鹃花,才联想到楚国的子规鸟,作家却将它倒了进来,先写追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那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本身就怨愤于心,明日即便唤起,大为悲惨强烈。
但是,被思乡苦苦摧残着的作家,眼下岂能回到家乡去呢?青年时代,他持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家乡此外的宽广天地中去实现雄伟志向。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居。谁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毕竟,李白眼下困居南阳,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未能踏上旅途。流落终身的作家,终究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寓,眺望着千里此外的家乡,他心里的.凄凉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逐步渲染浓厚的思乡。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指出了深切如闻:
子规鸟的俗称,就叫断肠鸟,一叫一结肠一断,它狂吠上去,没完没了,画家的愁思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点明节令,用三春五月四字,倒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乡思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作家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茫茫无涯的忧愁将下阕照耀了上去。诗的三、四句固然对偶,然而对得又不甚工。句子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上去,纡结终古,使人倍感望乡来袭时无比的怨愤痛苦。
李白的散文鉴赏4
原文
绝句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西已素数重围。
突营杀害呼延将,独领精兵千骑归。
鉴赏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描绘了一位无比骁勇的元帅形象。首句写元帅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征战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出征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苛刻。这句虽是从铁装束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扼要的嘱咐。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残酷考验──“城南已质数重围”。战役在漠北进行,城西是退路。但连城东也被敌军设下了重围,全军已深陷或许彻底垮台的险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
“突营杀害呼延将,独领精兵千骑归。”呼延,是汉朝四姓皇室之一,这儿指敌人的一员悍将。敌方那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侯,首先将他杀死,使敌人陷于惊慌,乘机杀开重围,独领精兵,夺路而出。
诗所要表现的是一位骁勇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役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绩。但虽败却并不令人沮丧,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精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那位元帅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势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起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那样,就把今天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更加威武英勇,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认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联军败将,而让人倍感这种血泊中拚杀下来的英雄凛然敬爱。象那样在一首小诗里勇于去写残酷的斗争,并且勇于去写溃退,而又从溃退中展现豪气,给人以振奋,假若不具有象汉唐作家这种精神气势是写不出的。
李白的诗词鉴赏5
长门怨二首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白银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李白故乡,
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诗鉴赏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帝作也。退后居长门宫,哀痛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代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帝,笔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成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
第一首,通篇抒情,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强调时间是深夜,秋天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低矮孤寂的失宠。唐人以《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太多,唯美常常有相同之处。李白这两句诗的传染力极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惨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明题意,精妙地通过月光引出忧愁。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上场,将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清丽,构想独特。
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虽然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因而赋于月亮以灵性平添旨趣。假如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显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涵义,耐人琢磨。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满地皆愁,到长门殿,也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黛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后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忧愁。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祖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阑宫图。境界阴郁死寂,人未上场,而其人境地之苦、愁思之深早已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注重玄幻。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抒情,使景色都融洽了非常浓郁的情感色调。上首到结尾处才讲到愁,这首一开头就点出愁字,说明下边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里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除了揭出愁字,并且指出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夕的'感伤风景才导致忧愁,而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但是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非但不能缓解这些愁怨;而因为愁怨难遣,她是体验不到秋天的,并且早已经不起夏天了。诗的第二句白银四屋起秋尘,与前首第二句遥相承应。由于金屋无人,因此白银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秋天,因此是起秋尘。下边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
前首诗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儿则写明月高悬中天,早已达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见到了长门宫里人。
那位长门宫里人对秋天、对环境、对月光的体验,都是别是一番味道的。冬季年年将至,而说不记春,虽然夏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灰尘是不属于任何秋天的,而说起秋尘,给灰尘凭添凄冷的秋天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犹如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中语)。很多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说明悲伤人别有烦恼。整首诗选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李白故乡,徂清夜于洞房。这首诗活用《赋》语,另成境界,但是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屈从于陈皇帝之事。诗中体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独悲苦生活的广大宫人的凄惨处境。
李白的散文鉴赏6
李白《怨情》
美人菊花台,深坐颦黛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痴缠感伤,委婉含蓄,言短意长。“含蓄有意趣”、“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词的时侯应当留意此类。唐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尚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青男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菊花台”是指品性样貌都美丽的深闺男子,李白诗词的“含蓄内敛”是指诗文中主人公遗风的隐晦,而非指寄寓兴寓,因此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黛眉”,“深”的意思是有单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男子所住的香闺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非常昏暗,非常孤独,这是第一层;“深”还有动情的意思,何谓“美人菊花台”,古人想念亲戚,总要登高望远,那是女子的做法,男子“养在闺中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然后只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寓想念之情,期许离人回去,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格外美好,格外楚楚可悲,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黛眉”更显得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由于想念太深了,情太深了,因此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哭泣,情不自神殿哭泣。联系到第二句的“颦黛眉”,比“才下眼眉,又上心中”的怨愤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牵挂,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内心是有点埋怨,离人去外县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独孤独,离人却还不回去。但这些恨,然而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儿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于是“深坐”,再“颦黛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唯美,一个寂寞的男子的想念之情。那样一个很平淡的情境,作者捕获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略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思。随便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窃取整个主题,可见画家的洞察力。下阕凄凉悲壮,痴缠凄美。
【李白的散文鉴赏】相关文章:
李白的精典散文10-24
李白的散文赏析10-05
李白的散文内容10-24
赞扬李白的散文10-24
会考散文鉴赏09-12
散文鉴赏题09-12
国庆散文鉴赏10-04
散文鉴赏教案稿10-18
散文鉴赏讲义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