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百忧集行 凤鸣诗刊2019第98期总第1113期

2023-09-29 17:03:23古籍
自幼喜爱古典文学,自2002年起学习研究格律诗词的创作,师从董学增先生。-诗道漫谈-今天是我们《诗道漫谈》栏目第三期。今天我和大家谈谈唐代诗人杜甫的《百忧集行》,和诗友共同交流、探讨。偶然在家中听到儿子在背诵古诗,我一听他居然在念杜甫的《百忧集行》,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儿子哪本书里有如此沉重的诗作?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古风,四句一换韵,可分为三个段落。

百忧集行 凤鸣诗刊2019第98期总第1113期

凤鸣副刊2019第98期总第1113期

本期嘉宾

张蕾

笔名一苇,1973年生于四川汉中,现居杭州。自幼喜爱古典文学,自2002年起学习研究格律诗歌的创作,师从董学增先生。现为中华诗歌学会会员、吴门诗会成员,吴门诗歌文化网站执行站长。活跃于网路诗坛,热心诗歌推广,常年在网路诗歌中学兼任义务讲师工作。

-诗道浅谈-

第三期

主持人:诸位诗友,你们好。明天是我们《诗道浅谈》栏目第三期。本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华诗歌学会会员、《吴门诗会》成员,吴门诗歌文化网站执行站长张蕾(笔名一苇)老师。张老师好,明天请张蕾老师为我们诗友说说诗词.

张蕾:嘉兴的诗友、全国的作家同学们你们好。明天我和你们说说古代作家杜甫的《百忧集行》,和诗友共同交流、探讨。

碰巧在家中看到父亲在背诵诗词,我一听他竟然在念杜甫的《百忧集行》,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儿子哪本书里有这么沉重的诗作?过去一看,是她们数学课本上面的,只摘录了上面四句。听父亲流利地朗诵着老杜的诗篇,我眼前闪现出哪个活猴通常的少年。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一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陡然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仍然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乞儿未知兄妹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古风,四句一换韵,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一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这一段以轻盈轻快的画笔,追忆作者自己的少年岁月。“忆”字打开一扇时空之门,置于起笔却并不多见,如同奇峰凸起,警人耳目。老杜追忆十五岁时“心尚孩”的自己,如今十五岁的少年,原本就是小孩百忧集行,但在老杜的时代,十五岁早已得是半大人啦,所以只是内心还有些小孩气。穿过岁月,那一庭梨枣,那种强壮如小黄山羊般跑来跑去的半大女孩,三天能上千回树。这些健康和快乐的少年岁月,被老杜写的,开朗生动,令人粲然。想像不下来低沉了大半辈子的老杜,也有活猴般的时侯。

第二段:

即今陡然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这儿笔触陡转,“即今”一把关上了岁月之门,回到当下;“倏忽”感慨岁月流逝,从十五到五十,几乎跨越了整个人生,对比上面“健如黄犊”的少年,如今这个老杜只能坐着卧着,行走躺卧都少,由病而弱,由弱而衰,风烛萦怀的样子,但还是得强颜欢笑地侍奉着人家,愤慨地看见自己的人生百忧交集。

第三段:

入门仍然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乞儿未知兄妹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一段则是对“百忧”的分解陈列:家徒四壁,进门啥也没有;老妻睹我,虽然是“我睹老妻”,就是二人相互看吧,都是一样的苍鬓黑颜。这两句是静的,一个女人,家里穷成这样,儿子跟随自己命苦,这刹那间的心情可想而知。接出来笔触再一转,由静态转为动态,“傻孩子”出现了,不晓得母子之礼,这熊宝宝干了哪些事情呢?末句以四个时态连用的方式告诉我们:哭喊着(父亲母亲)发性子,要喝水(而未得),在门西边啼哭。这一句简直就是一幅动画片,但是自带音质。倘若前两句时心情比较烦躁的话,这儿心情,大约只能是崩溃了。——这两句看似骂小孩,透出的,有沮丧、有无奈、有深切。

诗到此,猝然而止。既没再写熊宝宝挨打没有,也没写老妻责怪没有,也没写自己百忧有没有再加一,哪些都没再写,我们好像看见了一个仰天哭泣的半拉老头,一个事业挫败的女人,一个告慰父亲的父亲,一个无力教子的妈妈。百忧交织,百感交集,欲哭无泪。

文字梳理了百忧集行,来简单看下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作于公元761年(肃宗上元二年),当时杜甫50岁,寓居上海,人多病不说,家境也日渐困窘。这一年,史朝义杀害了史思明,战局有所转机,安史之乱已接近尾声。但老杜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诗中提及的那种“痴儿”,应当是杜甫的次子杜宗武,生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此时周岁七岁半,正是“狗也嫌”的年龄,温饱无着,儿子啼哭似乎也真是怪不得他。讲假话杜宗武还真不是个熊宝宝,他也是少年的时侯就有诗名,甚至有一个他先辈的人开玩笑要把他的手给剁了,说不然的话,将来这写歌的又只有她们杜家的事儿了。并且遗憾的是,历史留传出来的,并没有他的任何作品。

另一个时间点是“年十五”,那是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那时正当开元盛世,杜家生活起码可以说是富足吧,总之温饱是肯定没问题的。所以杜甫七岁习诗,九岁习字,十四岁时已小有诗名,家里还有庭院,还有桃树果树的。。。这种幸福与快乐,后来一去不复返,化作了老杜笔下这饱含活力的四句诗行。

顾随先生评价老杜写诗是“有非常的才,用上十二分的力”。老杜是个重情的人,他的诗中常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素,再加上他的才与力,所以作品会十分动人。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方法。第一段落里活力四射,这些激情在老杜所有作品里都罕见;第二段落则是一桶冷水,几乎能看到被冷却时的澌澌声;第三段落一动一静,全方位的让人看见“百忧交集”的情境,有人有境,有情有声,画面感极强。

若是他人写,很可能再写个“豹尾”,抒下情啊感个慨啊哪些的,老杜没有,就这样停下了,可见他有才有力也不是瞎用,这儿就不写尽,留给读者大量的想像空间,可以说回味无穷。

最后再补充一下:

这一年的年末,高适来北京,老杜的日子才略好了些。后来严武也帮了他很大忙,不过老杜虽然仍然都不想呆在北京,他始终都想买舟东下,即使回不了徐州,至少也离开蜀地、回归中原。所以后来才有他迁往夔门数年,再后来病死郴州,死在了回去的路上。

明天我就提到这儿与诗友们分享,我们上次再会。

主持人:好的,感谢张蕾老师的精彩介绍,也谢谢诗友的参与,我们上期再会。

往期回顾

凤鸣季刊2019年第98期总第1113期

凤鸣季刊

总第1113期

2019年第98期

顾问:蝴蝶庄生毛建翔

方亦盛张金荣

主编:姚建生

副主编:王英

刊头题词:吕燮强

版面设计: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