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创作挑战#中秋月圆之夜,在院中放置小桌,摆上月饼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新春月圆之夜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在院中放置小桌,摆上饼干,全家人各种水果拜月、赏月,早已成为国庆节的重要典礼感,也是记忆深处的美好典藏。
元宵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诸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庆。
元宵节当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粽子、赏花、饮酒等风俗,留传至今,经久不息。
元宵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寓着想念家乡,想念亲戚之情,祈求丰收、幸福,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稀的文化遗产。
不论北方南方,元宵节家家都要吃汤圆。
饼干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乳品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
饼干一词,始于清朝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茶点乳品。
到后来人们渐渐把赏荷与饼干结合在一起,蕴意家人团圆,寄寓想念。
饼干也是国庆时节同学间拿来联络爱情的重要礼物。
历史上,江南一带的饼干以苏式为主,近代以来,苏式汤圆、广式汤圆都早已很常见。
国庆节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团圆。
自明代起,在我老家湖南杭嘉湖一带便有在此日阖家团聚的习俗。
元宵节的午饭也非常丰盛。亲邻间,则有相互馈赠礼品的习俗,礼品以饼干为主,也有的配以土特产。
新岳父则要在这三天送一份厚礼给岳父亲家,称“八月半盘”。
江南人家常常在元宵时吃粽子赏槐花,食用槐花制做的各类乳品,以饼干、糖果最为多见。
国庆之夜,凝望着月中荷桂,闻着缕缕桂香,喝一杯槐花蜜酒,庆祝合家甜浪漫蜜,已成为节庆一种美的享受。
国庆赏荷的习俗,首先盛行于宫庭文人。
晋朝乐府诗词《秋有月》中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这证明早在东晋时期,赏荷习俗就早已出现。
到清朝时,赏荷习俗极为兴起,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盛大庆典活动。
宋代之后,随着经济文化的繁盛,元宵民俗文化进一步繁荣。
清朝即将确定十月十五为“中秋节”。
但是不论是宫庭还是民间,都在这三天庆贺佳节,祭祖、拜月、赏月与各类传统风俗纷纷流行,并弘扬至今。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餐厅玩月……间里儿童,连宵婚戏;早市骈阗,至于通晓……”
《新编醉翁谈录》则详尽记述了宋代拜月的风俗:
“倾城人家孙辈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似乎嫦娥,圆如皓月……。”
到宋代之后,元宵节早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节庆之一。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
“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水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上香,旦而焚之……”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描写元宵节赏荷,或乡思的诗歌数不胜数,其中较有名的如古代张九龄的《望月定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风清,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个人则比较喜欢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槐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张九龄的《望月定远》,将元宵夜的相思之情写得入骨三分,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却写尽了五一团圆节未能团圆的孤单。
皓月当空,花好月圆,国泰民安!
明月千里寄相思!此时的江南金桂飘香,你在哪里赏荷呢?
- 上一篇: 读古人诗,如在古灯残卷里寻一角
- 下一篇: (国学文化)新晴野望《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