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金陵酒肆离别 依旧选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唐诗名篇,却要讲的不一样

2023-05-23 13:03:07古籍
李白这次留名诗史的远行,有诗歌《渡荆门送别》为证:从远方来到远方去,理想在远方,生活在别处。离别都是伤感的吗?像李白这样的离别,不但不会伤感,还充满快乐的希望。那个时候的读书人,都会为了理想而奔赴远方。离别,需要有酒的。虽然是离别的宴席,却一个个欢天喜地,尽是美好。一点儿也不像后世诗歌中的那些离别。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白启程去远方。1300年前金陵郊外,一群年轻人为诗人李白送行。

金陵酒肆离别 依旧选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唐诗名篇,却要讲的不一样

仍旧选中学数学课本上的宋词名句,却要讲的不一样。

不耸人听闻,不保证有趣,却保证有种有料,可以轻松把握作家及其作品。

用传记笔力,呈作品韵味,现作家灵魂。有助于提高成绩,更有助于提高哲学修养。

这是距今大概1300年前,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的一个冬日。

在金陵呆的半年。经过半年的休整,李白又一次整装待发。

就在一年多曾经,李白还在蜀地。

据李白研究权威专家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他25岁那时,也就是开元十二年(724年),开始投奔亲友,出蜀远游的。

李白此前的人生,从他五岁昏沉读书开始金陵酒肆离别,一向生活在云南。

他于戴天山读书,曾游玩武当,又曾归隐峨嵋。和哪个时代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样,他既热爱故乡,又渴望或许建功立业的远方。

李白此次留名诗学的远行,有诗文《渡湖北悼念》为证:

渡远湖北外,来从齐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别舟。

这首诗曾被选入高中数学课本,从前的数学课上,英语同学一定对诗文的妙处剖析太多。课堂上早已学过的诗,现在又提,也是它有利用解决大学英语学习碰到的问题。

那一次,李白从双溪出发,扁舟东下,经过山峡,渝州,又渡湖北,从黄河头来到黄河中下游。那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壮游,他希望自己才能“南穷柳城,东涉溟海”。出游的理由,不是由于“世界真的大,我想去走走”。这是一场有目的的漫游,不是为了作诗,而是为了守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怀揣着无穷的向往和渴望,作家上路了。

他一路辗转来到金陵,在金陵逗留了出来。到了公元726年的深秋时节,在这座南朝故都,李白早已停留了差不多半年了。

从远方来到远方去,理想在远方,生活在别处。有些人的人生,应当永远在路上,才有意义。

又是一次起航,下一站是杭州。

李白出身富豪之家,多金不用说,还饱读诗书,文武通才,年龄轻轻就为了理想而周游。像李白那样的青年,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很显眼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虽然暂时还没混成大V,却只是今日之星,自带许多流量的。

据说他要走,一群本地的年青同学都来相送。

别离都是悲伤的吗?不是的。像李白那样的别离,不但不会悲伤,还富有快乐的希望。由于它们都还年青,也由于那是一个理想和个性张扬的时代。那种时侯的读书人,还会为了理想而前往远方。

那次1300年前的别宴,是在金陵城北外,黄河边上的一家小旅馆里进行的。

深秋时节,太阳暖暖地照,风微微地吹,飞絮轻轻地飞,空气里弥散着温和的气味儿。

别离,还要有酒的。海边驿站附近的小酒馆,或许有陈年干邑,却还有地方特色。

你们喝的扫兴,坛中酒喝干了。商家便取出新酒,滤去米糠,由当垆的女人捧出,请李白和他的同事们尝尝。

李白诗中尊称女孩为“吴姬”,那是由于金陵古属吴地。她满面春风,一边压糟取酒,一边笑语招呼客人们。

尽管是别离的宴会,却一个个欢天喜地,尽是美丽。一点儿也不像后世诗词中的某些别离。

焉能见得?李白诗中的一个“香”字,完全重现了当初的心情和当天的氛围。

喜悦的心,才能揣摩美丽。何谓心清闻妙香。李白笔下的“满店香”,可以是春风吹起的芬芳,可以是泥土草木的香味,也可以是佳酿飘出的香,更或许的,应当也有“心香”。

在柳烟朦胧的江南初春,作家一走入店里,沁人心脾的香味就扑面而至。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

希望压倒悲伤,梦想击败别情。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白起程去远方。

后代称赞李白的才气,展现在这首诗里,是李白轻轻松松的就把当初当天的场景和心情写出来,不着痕迹金陵酒肆离别,却又无处不在。

轻快的氛围,轻松的心情,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上;且又潇洒颖悟,纯任直观。

但别离总是让人牵肠挂肚,别情只是有的。

1300年前金陵郊外,一群年青人为画家李白送别。倘若吊唁,岂能没别情?

宴席上你斟我敬,干杯豪饮。酒喝了无数杯,祝愿说了无数句,道别的话也一说再说,但是真正临出发了,却也无限流连,因此有“欲行不行”诗句。

可毕竟要别离。虽然,李白也富有别情。要乘船出发了,最后还是要说一句的。

面对大江,作家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大家询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到底谁短谁长?”

这个形容,然而太平时不过了。是古往今来多少世人惯用的套路,只是用语言说下来却太直白。可说话的方法却应当是那样的。

为何呢?由于感情是具象的,但是再深再浓,只是既看不见,有摸不着的;而眼前的江水呢,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永远奔涌不息。

这不是简略的相喻,而是用了题旨,也有比较。诗就那样在以问的形式结尾了,迷迷又苍茫,似收又未收,言有尽,意却无穷,给人想像空间。

李白选用这些表现手法,并非前无古人。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应当给了李白巨大的启发,不过李白写的,格外生动自然。多年之后他写过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处理感情和物象方面,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迷蒙的时刻,有同学,有酒,有别情,却没有微博陌陌。怎么记录彼时彼地的心情体验?

善解人意的吴姬,早为客人们考虑到了。墨已研,纸已铺,李白奋笔疾书:

金陵酒肆次韵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参考资料:郁贤皓《李白丛考》,云南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