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分享!《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
元曲小令古诗歌元曲小令查询,古诗歌分享!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复句》
【宋】陆游
立秋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草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
点底部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诵诗歌
译文
谷雨时节刚过,汛期就及时到来了;从帷幔内睡觉转头,(隐士)礼帽都睡倾斜了。
停滞的白云不愿远去,经常挡住了古塔;野外的流水没有响声,自在流进了稻田。
绿草下,微风送来雾气,伯劳叽喳喧哗;屋梁上,晚上静寂无声,燕子迟迟归来。
悠闲自在,心生欢喜,无所事事的日子;衣裳覆笼,檀香暖人,只身吟唱着诗篇。
注释
1.经旬:指很长一段时间。
2.短句:唐代人对七言诗的习惯说法。
3.痴云:停滞不动的云。
4.野水:野外的水流。
5.晚凉:在晚上清凉的天气中。
6.鸠语:伯劳的话语。
7.画梁:有彩绘装潢的屋梁。
8.昼寂:晚上静寂。
9.自喜:自己欢乐,自我欣赏。
10.浑无事:完全没有哪些事。
11.衣覆:衣裳覆盖。
12.熏笼:是置于炭盆上的竹罩笼,古时一种烘干和供暖的器具。
赏析
读了30多首古人写的有关“芒种”的诗,总有一种隔靴疼痛的觉得。思来想去,在陆游的这句“闲身自喜浑无事”上找到了答案。
立秋正是收获蚕麦,撒播小麦,山村最忙的秋天。而且,诗人们只旁观,甚少亲自出席麦收。这促使它们的夏至诗,缺少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气,而多了纯粹的文人气。
我以为好的夏至诗,应当有“种豆龙华下”的行动与激情,那样能够去前人言语的遮蔽,将“能指”变为“所指”。
美国唐代画家追求庄子“乘道德而底栖”的个人与少数集体的去理性的自造世界,而忽略了孔孟追求的大集体下的理性规范的存在世界。这促使立秋一类的散文总体丧失了现实意义,而弄成文人自身逃避世俗的精神避难所。
陆游在政治上焦虑不得志,然后在散文世界里实现了去智与超脱。在他心头,“闲身自喜浑无事”,成了谱曲的动力,由于没事干,因而赋诗,给自己造一个精神花园。
而此刻,老百姓正在忙,他是不是应当迈向田头,举起铲子,体验大集体的烟火之气呢。
其实陆游的古诗-,我们不能要求古人离开它们的隐喻和思想,与当下诗文精神对接。它们自有一套成熟了的思想语言机制。
言归正传,这首立春诗,虽缺少集体审视性,其美术性不及赵师秀《约客》、其现实意义不及白居易《观刈麦》,依旧是除此此外能排第三的佳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首诗词置于唐代散文背景中,正因其“闲身自喜浑无事”的个体哲学与审美感受,成为庄子“乘道德而底栖”的承继者。
若无闲事挂心中,便是人间好时节。浑厚静寂、萧然豁达,是陆游等宋代词人难以超脱、心憧憬之的精神花园。凌烟弄月,或保持一丝睥睨山林的狂悖,都是基于对现实的回避。
但是问题是,我们的散文写作,恐怕也是为了修练成一个隐逸者吗?站在现在的视角,肯定是不行的。
散文必需要接触现实,描写大集体与芸芸众生,而不是独善其身,自娱自乐。陆游在政治上没有了话语权,转而在山水中寻回了存在感。
然而,他笔下的存在,是他入世再出世的一种存在,因此具有了现实的价值与意义,即那些“痴云”与“野水”,“晚凉”与“昼寂”,都打上了入世后的标签,而不只是是出世。
在儒学入世不能自我救赎时,陆游通过儒家的出世实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陆游的古诗-,万物滥觞于自然。即诗中所云“常遮塔”、“自入池”、“鸠语闹”、“燕归迟”的来去自由,无迹可求的状态。
这首立春诗的背后,充满了作家在遭受磨难以后,将积压的风雨,飘泊的风尘,万顷的风清,刹那间都化为温存的静寂。
如探讨仅逗留在宁静、淡雅、闲适这几个词上,虽然是虚伪的。
陆游通过笔下自在的万物,把怯懦、短暂的个人生命,把悲哀地、悲愤地个人经历,向读者不可见地“苏生”,以此抗衡绝望而重造一个精神世界。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在道法自然中歌唱,只是另一种喘气,戎狄、苍凉之上,有一种近乎天意的本真倾诉。
作者简介:严勇,哲学博士,南京省画家商会会员,全省青年诗人班第三期学员。历任南京日报刊物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诗歌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简史:运盐湖边的城市》,随感集《风韵南京》。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元曲小令古诗歌()专栏画家。
- 上一篇: (知识点)唐诗宋词古诗词分享!
- 下一篇: 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庭下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