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秋雨叹(其二)》原文+音频
《秋雨叹(其一)》全诗及赏析
《秋雨叹(其一)》原文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九玄同一云⑸。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⑹?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⑺。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⑻?
《秋雨叹(其一)》注释
⑸阑风长雨:一作“阑风伏雨”,一作“东风烟雨”。四海:一作“万里”。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雪之不已也。”吴见思说:“风日阑风,雨日伏雨,盖下时飘洒,常贝其分纷也。又四海九玄,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⑹因久雨秋雨叹,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莫分。《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⑺禾头:一作“木头”。田妇:一作“田父”。《朝野佥载》:“俚谚曰:细雨庚辰,禾头生耳。”是说芽蘖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将烂。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十月,上(唐玄宗)忧雨伤稼,杨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凤翔节度使房琯,言所部灾害,国忠使侍郎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灾情严重,而无人敢言,故杜甫有“无消息”之叹。
⑻换衾裯:一作“抱衾裯”。按《唐书·玄宗纪》:“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徐州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糶以济贫民。”据杜此诗,则何谓“贱糶”,并未解决问题。贪吏假账,骗子居奇,人民悲哀,只要“相许”,也就不计衾裯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
《秋雨叹(其一)》赏析
第二首中,春日的昏沉之咒由心底向外界充溢开去,秋风飘落,而春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纷扰,飘渺如病中细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九玄同一云”:整个世界都沉寂在一片黑云之下,独奏着同样旋即、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刻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这么混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秋雨叹,伦理乱也。若孔子悲哀伤获麟,泾渭不辨亦是焦躁的迹象,带给令廷臣窒息的迷阵。古者渔业乃天下之本,却是“禾头生耳黍穗黑,老妇田父无消息”,“禾头生耳”乃言雨夜禾叶卷,如耳之形,却亦言为天下之本、黎民口粮之禾的怨愤脆弱,禾头生耳,聆听世上的`哭泣而无策。而老汉田父之音亦隐沦雨夜,底蕴之没,国难久持。“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言世之目盲,“禾头生耳黍穗黑,老妇田父无消息”言世之听障,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亦言此乃刺杨国忠怒目灾疫,四方匿不以闻。然世之风雪如晦,亦非皆由一人而起。“城中斗米换衾裯”卢注言:“疗饥急,救寒缓也”,实已非斗米、衾裯的价值问题,而是道之毁的文学问题:“相许宁论两相值?”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杜陵借此市井物价之疑惑,抒苦道隐之匆促,亦叹现实自身命运之不甘矣。
《秋雨叹(其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声称杜陵野老。举贡生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宋之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发当初社会矛盾,对贫苦人民饱含沉痛怜悯,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古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美术上,擅于利用各式杂文方式,尤长于诗词;色调多样,而以浑厚为主;语言精炼,具备高度的抒发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秋雨叹(其一)》全诗及赏析】相关文章:
春雨叹三首其一的原文及赏析07-22
《塞下曲四首其一》的颔联及赏析08-08
春雨叹三首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下阕翻译赏析05-31
杂诗的颔联赏析10-20
《杂诗》全诗赏析07-29
秋夕下阕赏析02-03
《岁暮》全诗赏析07-13
《草堂》全诗赏析07-12
- 上一篇: 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 下一篇: 思而学|身处乱世、人生不顺的身世,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