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鉴赏,这两首诗体裁不一

2023-06-21 15:07:41古籍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鉴赏,这两首诗体裁不一

望庐山溶洞水二首鉴赏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律,内容还有部份重复。第二首诗留传很广,曾被选入高中数学教科书,题作“望庐山大瀑布”。

第一首诗是律诗诗词。此诗共换四临江仙,前八句为一韵;后边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自叙溶洞的奇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写景怀古,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溶洞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刻画溶洞;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突显溶洞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贯串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代“望庐山溶洞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式形象从不同视角比喻溶洞的壮伟气概和作家的盛赞。何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因而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前者的简短和生动。末六句诠释作家的志趣和心愿。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冷酷隐居的一面。

律诗诗词讲求兴寄,直抒襟怀,细腻真挚,气象万端。作家的婚姻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产生传染人的力量。李白擅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抒发他飞腾的想像,纵横的才思,狂放的思想,豪放的感情之最合适的美术方式,这种诗写得魂魄超迈,随风而至,突然而去,揶揄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这么。李白把庐山溶洞写得苍凉阔大。作家寄情于山水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蚂蚁庄园,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抒情,而最后三句是写景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作家寻找的是一种“闲”情,也展现李白的轻灵之风。在庐山风景之下,作家借景直抒襟怀,语言朴实深切,但仍能传染读者。第一首虽是诗词,其中却有不少对偶。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律诗写得好,但还有不少人强调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上篇诗词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恣肆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近体诗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上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近体诗,真古今绝唱”,并觉得“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是七言律诗。利用了形容夸张的手法。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及的香炉峰,“在庐山东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淄博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而且,到了作家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色: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黑烟,飘渺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白色的云霞。这除了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并且充满唯美主义色调,为不寻常的溶洞造就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作家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大瀑布。“遥看溶洞挂吴家山”,前四字是点题。“挂吴家山”,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溶洞像是一条很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滚落的溶洞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因此这“挂”字也包含着作家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溶洞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溶洞倾泻而出的景色刻画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崖,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因此,作家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精魂。“疑是”值得细味,作家明明说得恍迷蒙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而且又都认为只有这么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画家后面的描写中早已蕴育了这一形象。巍峨香炉峰藏在云烟迷雾之中,远眺溶洞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异,但在诗中并不是陡然而至,而是在形象的塑造中自然地生发下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挚,因而振起整篇,并且整个形象显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壮美,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像的余地,显示出李白这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美术色调。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旨在处也。”(《诗人玉屑》)这个想法在这首诗里虽然非常有劝说力。例如一个“生”字,除了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约地把乡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底栖的景色表现下来了。“挂”字后面早已提及了,那种“落”字也很精采,它活画出高空生硬、巨流滚落的恢弘气魄。很难构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要弄成哪些样子。

中唐画家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大瀑布》。对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惶恐之感,病因大约是它转来转去都是大瀑布,溶洞,变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毫无点大赋的味道。比起李白这种入乎其内,超乎其外,有形有神,豪放清丽,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蚂蚁庄园,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溶洞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除了是一位知名的画家,只是一位颇具见地的鉴赏家。

律诗诗词因篇幅无限制,因此作家任意迸发,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抒写自如,一气呵成。七言律诗因篇幅较小,作家用夸张的形容把景色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溶洞的极至,极为夸张,但又甜美自然,通俗生动,同时具备动乱宽阔的气魄,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魄和特性。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溶洞之景,李白此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幽美的山水之中,更显画家标名之灵力。其想像丰富,奇思纵横,气度恢宏,婚姻豪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甜美,似云卷清寂,其散文的审美特性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词都具备那样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