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思乡之感
夏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夏天,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乡思之感。寇准当初身在乡外,遇上夏天,写下了这首怀归的诗篇。
诗要表现的是乡思怀归,因此选定了最能表现这一情绪的“登楼”来写。下阕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手臂,向远处凝视,只看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这一联气度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感情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古人绝句指出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春日登楼怀归,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比兴俯察。作家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里面有无优雅的风景。其实在这片广野中,竟横亘着一条支流,水上也有一条渔船。不过,野战军宽阔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作家不由好奇,便将眼光久久地逗留在那。虽然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偌大的渡轮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寻思着:看来这条渡轮自晚上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里了。这一联纯粹的抒情句,宋人葛立方竟觉得:“寇忠愍少知慈利县,有‘野水无人渡春日登楼怀归,扁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怎奈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十八)这是从何说起,因而受到清人何文焕的诘难:此联“乃袭‘野度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何氏的意见是正确的。寇准由于“平昔酷爱王右丞、韦扬州诗”(范雍诗序语),因此此地见到相近风景时,很自然地遭到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雷怪了韦句,而唯美比韦来得优厚,如斯而已,何来“公辅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说其实是穿凿附会。
近体诗写抬眼轶闻。作家伫望楼头已久,所以当他眼光移开渡轮,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概已在打火煮饭了,因此冒出了阵阵寒烟。高楼不远处也有一座佛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里啼嗽着。
其实是流水、渡船、炊烟激起了作家对家乡类似风景的追忆,甚或是无所栖托的流莺的嘶鸣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旧址的想念,所以,登楼轶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刻,画家不可遏制地想念起家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涟涟的洛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居,在那儿,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戚······迷离迷蒙之中,作家似乎已置身故园,见到了故乡的流水,故乡的渡轮,故乡的村落。他完全沉入了思索之中。忽然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恩施呢!”这时,他的心中该有何看法,但是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因为抒情是下阕的重心,对偶工稳、生活味儿浓厚的后边二联景句就成了诗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联,妙手偶得,全然天成,更赢得了赞许。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以为它“深入唐人色调”。王渔洋把它转引进《带经堂诗话》的“佳句类”内,连北魏翰林图画院也将此联作为试卷来品评考生高低,这都说明这首诗以抒情享誉,致使原本写得并不差的煽情句却为它所掩了。
作此诗时,作家寇准时年十九,举人及第,初任秭归县丞。
- 上一篇: 北宋政治家寇准所创作的一首思乡怀归的五言律诗
- 下一篇: 明朝的奇皅皇帝多,明宪宗朱见深坐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