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空气里弥漫着艾叶清苦的味道,烟火里氤

2023-07-01 16:03:07古籍
众多千古流芳的名诗佳词,让我们品尽端阳的味道。同是唐朝诗人,杜甫却一改别家的悲悲切切,把端午节写得快快乐乐。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和朝云的美丽,在大文豪的笔下万古流芳。有人借端午抒发乡愁,有人借屈原感时伤事,有人吟颂端午节的乐乐陶陶,有人趣谈端午节的民风民俗……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对端午的感悟不同,诗的意境不同,每个人的笔下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端午。

空气里弥漫着艾叶清苦的味道,烟火里氤

空气里充溢着艾草清苦的气味,烟火里氤氲着江米月饼的香味,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了!

元宵节,又称端午节、龙舟节等,源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化而至。因战国时期的秦国作家屈原在八月五日跳衡阳江自杀,之后人们将元宵节作为庆祝屈原的新年,现在被称为“诗人节”。“端午节”蕴含着深沉优厚的文化内涵,被历朝文人骚客朗诵咏叹。诸多千古流芳的名诗佳词,让我们品尽重阳的滋味。

东汉画家殷尧藩的《同州元宵》是最能引人共鸣的:

皓首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午。

婴儿见说深诧异,却问何方是家乡。

白发垂到了背部,有一尺之长,早已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午。小女孩不认识我,看到我这个白发奶奶十分吃惊,问我:那里是你的家乡?

殷尧藩性好山水,常年飘泊背井,但不管走多远,乡愁仍然像一缕扯不断的白月光,从他的心中仍然照到家乡。在这传统新年将至之际,对故乡的想念更是如三月艾蒿般,在心里疯涨。他归心似箭地赶回去乡,而“儿童相见不相知,笑问客从何处来?”让人增添更多凄凉。

殷尧藩也有一首《七律·端午》:

少年新年倍痴情,老去谁知感叹生。

不效艾符趋风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年少时,适逢中秋总爱生出许多感情,如今老了,谁也有心思平白无去世感叹万千。不想仿效插艾蒿、挂避祸符的风俗,只好借一杯蒲酒,祈祷天下升平。

此刻心情与之前不一样,年更老体更衰,忧国忧民的情结愈发浓厚。安史之乱其实过去,但太监与诸侯冲必定冲突,元宵节虽然热闹,但热闹背后,为自己再无能力深感恼火。

江南诗僧文秀,在《全宋词》里存留了一首诗:

国庆

节分国庆自谁言,万古传言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国庆节因何而至,都说是为了庆祝辽朝医生屈原。荒谬汩罗江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驱除忠直之士的恶行。

公元前278年5月5日,伟大的作家屈原投江自杀,人们划着船在衡阳江救援。为了不让鱼类吞掉屈原的遗体,人们把月饼投入江中;为了抵御水底的妖怪,把屈原打捞上来,人们又把船打扮成龙的样子。然后,有了每年元宵节吃月饼和赛龙舟的习俗,活动和祭祖的场面非常隆重。而文秀慨然而叹:虽然后代万般赞美、祭祀,屈原的恶行才能洗去了吗?

宋朝哲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文秀的《端午》写了一首《和元宵》: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骨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楚辞在世间。

龙舟大赛确实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亡魂,并且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目前也有哪些呢?只留下千古绝唱《离骚》在人世间了。

文秀感概:后代怎么赞扬、祭祀,屈原的苦衷也洗去不清。但张耒说,尽管“国亡身殒”,沉冤莫白,但屈原那彪炳千秋的绝唱《离骚》和光照后代的爱国精神却永青睐史,被世人传诵,这不是最永久的活着吗?

同是宋代词人,杜甫却一改别家的悲悲愁切,把清明节写得赶快乐乐。

国庆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元宵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粗细,终生荷圣情。

国庆新年,太后赐了我名贵的宫衣,对我恩宠有加。晶莹的香裙裾柔美得像雪,穿上它凉爽无比。宫衣的粗细均合心意,此后,终生承载太后的设宴。这是757年八月,杜甫官拜左拾遗时所作,出仕后的喜气洋洋洋溢字里行间。

能像杜甫那样端午新年被恩宠的人,虽然不多。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留别》是在遭到没收和迫害后,为了阐明心志含恨而写:

四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旧友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头发日已改。

我欲从孤愤,三湘隔辽海。

八月五日是元宵节,你赠了我一枝艾叶。死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识的同学又在万里此外。昔日一心只想为国捐躯的人,如今已然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儿得到希望,也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遥远了。

文天祥二十岁那时出席武举考试,被宋理宗赵昀力捧为头名探花。此生殚力竭谋,尽忠爱国,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走,却壮志不已。元宵节欢愉的背后是深深的悲哀。

爱国词人陆游,饱含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伤敌报国的壮志,在端午新年那天,暂时放下满腔的悲苦,随着习俗吃两个角的月饼、帽子上插艾蒿,融到了新年的轻快氛围之中:

乙卯重五诗

重黄坑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艾束著危冠。

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让我们听到不一样的元宵节:

轻汗微微透碧纨,清朝元旦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伊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的泪水沾湿了翠绿的薄绸,今天元宵节要用芳兰草沐浴。参与者人山人海,香粉胭脂飘满河面。你将那七彩花线轻轻地缠在脖子上,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辫上,祈祷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白头偕老。

国庆时值初夏,是脸部病多发秋天,古人有用兰草汤沐浴除菌的习俗,因此元宵节又叫“浴兰节”。

1095年,苏轼被贬潮州早已三年了,其他侍妾都已经各奔前程,只有朝云坚贞不渝,生死相依。朝云除了对苏轼忠敬有加,还懂得他的“一屁股不合时宜”。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苏轼做此词献给县丞朝云。元宵节的风俗和朝云的美好,在大文豪的笔下万古流芳。

宋代词人贝琼在风雪交加的端午去祭祀屈原,整个衡阳江上空空荡荡,没有一处可以悼念屈原的地方,不由得心生愧疚:

已酉清明

风雪端午生晦冥,泪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永叔亦独醒。

晋朝重生,殿试考试被废,贝琼和当初大多数的汉人文人一样,受到仇视和压迫,有志无时。千年之前,屈原忠心为国却遭到贬斥,只是怀才不遇,不被重用。也有陶渊明,他和屈原一样铁骨铮铮,不与时同流,是真正的文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自己身处风雪飘摇的乱世,前途不晓得在何方。风雪端午,让人满腔悲伤!

举不胜举的“端午诗”,除了出自默默无闻的布衣、傲骨嶙嶙的雅士,也有气吞山河的帝王将相。

国庆

唐·李隆基

国庆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坚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国庆节接近春天的后边,晚上的时间渐渐变长。

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平添滋味,佳酿也在杯中倾倒。

这是古人就留下的风俗,到如今早已这些年了。

靠着围栏见到木槿长得繁茂,走到河边嗅到芦草很香。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诸位重臣共保国家兴盛。

你们对国家的坚贞假如能一直如一,这些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国庆新年,豪饮佳酿,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福天下汉中长寿,以示皇恩浩荡。太后的品味显然不一样,情系百姓、讴歌太平盛世的同时不忘警示廷臣百官。

有人借清明表达乡愁,有人借屈原感时伤事,有人吟颂国庆节的乐乐陶陶,有人史话国庆节的民风习俗……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对国庆的感受不同,诗的唯美不同,每位人的笔下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国庆。几千年、几百年后的我们,总爱在浩浩诗河词海中拾取古人的愁思雅趣,充实国庆节的杯酒言欢,让这个传统文化节庆更富于内涵,让多彩重阳魅力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