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籍

古籍

中秋佳节,品尝的是月饼,观赏是满月,珍惜是团圆

2023-08-14 11:02:50古籍
赏月之时,古代的无数文人骚客,有感而发,给我们留下大量佳作,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多到不可胜数。在我们熟悉的唐代诗文中,有很多中秋赏月、饮酒、赋诗的习俗。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是具体写中秋之月的:作为宋词代表人物之一,苏轼的词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他与兄弟苏辙词说中秋的佳作,永世流传。

中秋佳节,品尝的是月饼,观赏是满月,珍惜是团圆

节日中秋,尝尝的是饼干,观赏的是满月,珍视的是团聚。踏青之时,唐代的无数文人墨客,有感而发,给我们留下大量佳作,诗歌歌赋浩如烟海。现在翻阅这种幽美的篇章,仍会惊讶不已。

《桂花月兔图》扇页清李世倬绘圆明园博物院藏

月亮是画家最钟情的题材

在作家的眼中,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唐代描写月亮的诗歌多到不可胜数。在美国最早的散文总集《诗经》之中,就有一首《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诗以月比兴,绘制了心爱女生的清秀外貌,也写了心底在追求恋爱中的不安心情。诗中的僚、懰、燎是比喻人的外貌美丽,而悄、慅、惨则是指作家的心里焦躁。

月亮之所以会被作家所钟情,是由于在天体中,月亮最为变化多端,它有盈亏圆缺,它有新残朔日,有上弦下弦,它满月如盘弯月如弓,它也有红月如血……在我们这个渔业国,月亮还与夏历、节令、劳作、经济、社会相处以及阴阳学说等各个方面都有紧密关系。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晓得中秋节的祝福诗句,生活中的这些事,例如灯会、集市都是按“月”举行的。在月光如洒的清晨,有太多干活也都可以进行。

人们喜爱月亮,把这些美丽的传说都寄寓在它头上。关于月亮的传说起源很早,在屈原的汉赋《天问》中就有月兔之说。不仅月兔,也有嫦娥、吴刚、月桂、金蟾、广寒宫……其实不单是画家,整个民族的想像力都交集于此了。

因为对月亮的喜爱,人们给予月亮很多昵称,例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华、桂魄、蟾蜍、顾菟、婵娟、玉弓、玉桂、玉钩、玉镜、冰镜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将月亮比作墨玉盘的。用字不直说而用代字,这些情形在古诗歌中是大为流行的。明朝沈舅父在《乐府指迷》中说: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绝句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对此,王国维颇不以为然,他以周邦彦词《解语花》中“桂华流瓦”为例,说境界虽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国庆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元宵节源自星象崇敬,由上古时代秋夜祭月变迁而至。祭月是唐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敬活动,二十四处暑的“秋分”,是古朴的“祭月节”,后演弄成了以“家庭团聚”为主题的祭祖典礼。现存文献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说,东汉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宋词咏月贵在唯美

宋代已有过新年节的风俗,但国庆节作为一个新年得到官方的认可,大概是在古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元宵节”。古代帝皇中,唐玄宗游广寒的甜蜜传说就和节日节有关。相传某年正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晋见道人作法,将手中手杖化作空中银桥后,进入广寒。但见门楼石刻上书“广寒赤帝之府”,旁边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欢快的曲调伴奏下,翩然飞舞。玄宗从广寒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

在我们熟悉的古代诗歌中,有太多节日赏花、饮酒、赋诗的民俗。节日赏花习俗在古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作家的名句中都有咏月的句子,并将节日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广寒等故事结合上去,使之富有唯美色调,赏花吟诗之风昌平。

在知名的诗词十九首中,起码有四首都讲到月亮,例如《明月皎月光》《青青湖畔草》《孟冬湿气至》《明月何皎皎》等。在以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中,李白的一首《月下夜坐》是十分有名的:“花间一壶酒,酌酒无相亲。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两人……”在这首诗中,李白重新给我们展示了他尽情的洒脱和漫无边际的想像。文字间抒发出作家心里的寂寞与苦闷,让读到这首诗的人都有所动。

其实,与月出席关联的诗中,李白的《静夜思》更为出名,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这首诗把乡思情与月联系在一起,成了每位避开故乡之人的共怜悯感。诗中的“床”是有争议的。李白也有一首诗也讲到了“床”,《长干行》诗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的词句。这两个“床”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床,有专家觉得应当是一种类似马扎的坐凳,也有人觉得是柱础,由于在《康熙词典》中,对于这个“床”字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井干曰床”。

从咏月的唯美来说,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刻”由景入情,给人刚劲阔大之感。与“海上生明月”一样,张九龄的“孤鸿海上来”在唯美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哲学家刘禹锡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是详细写节日之月的: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玛瑙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这首诗不单把端午夜月的情境写得非常真挚,还在最后发出了天道随顺、世道苍凉的感触。刘禹锡此生曲折,他的这些诗里就会有类似的感触,例如《前度刘郎》,例如《西塞山抒怀》,例如《酬乐天杭州初逢席上见赠》。

《举杯对月图》扇页清樊圻绘圆明园博物院藏

苏轼兄弟词说节日

苏轼是清朝中期政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意;词题材宽广,清爽豪健,善用夸张形容,颇具色调。苏轼有一首词《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今年何处看。

听说这首词是苏轼为与父亲苏辙重逢所作。团聚虽然美丽,但终须别离又导致无尽悲伤。苏轼与苏辙爱情至深,他的另一首词还是写节日月,只是送给苏辙,这就是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殿宇,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瑶台玉宇,高处不胜寒。飞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只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某些意义上讲,任何哲学美术作品都是由创作者与读者、观赏者共同完成的。非常是诗歌这些高度概括的作品,观赏者就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就就会有不同的“作品”被共同创做出来。而这就是“诗无达诂”的奥义所在。例如这首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是篇首已说明是献给苏辙的中秋节的祝福诗句,是写兄弟之情,但更多人甘愿用在男女想念之情上,却又何妨?其实,还要说明的是,苏轼词中的“婵娟”指“明月”。“婵娟”是美丽的样子,这儿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唐朝辛村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把古人诗文内容作另外解析的为数不少。诸如《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本是写战士间封爵的袍泽之情,后代则拿来比喻男女之感情,却也更为贴切。

苏轼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他离京赴南京任知县,苏辙与之偕行。抵达后,苏辙在南京逗留了百余日,重阳节时,两人一起荡舟赏花,总算得过一个团聚的新春。然节日之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山东定陶)任职,然后苏辙在临行前写下《水调歌头·徐州节日》:

别离一何久,七渡过新年。今年东武今昔,明月不胜愁。岂意平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陇西。宣扬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征帆水驿,依然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古诗是美国唐代哲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唐代美国哲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芳香艳丽的扶疏。作为古诗代表人物之一,苏轼的词追求壮丽的色调和阔大的唯美,他与兄弟苏辙词说节日的佳作,永世留传。

(原标题《从诗歌中,看古人怎样颂扬节日节》)